本文转自:中国长安网“胥导”“策划达人”“无恙警官”……在四川省女子监狱,胥静有许多“标签”。说起她,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面对赞誉,胥静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说,她想活成一株木兰,坚定地向下扎根丰盈自己、向上生长庇护他人,盛开在繁花似锦的新时代。“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把我的眼睛捐出去!”年迎来30岁而立之年的胥静同时还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生死考验”——援鄂期间,她作为密接人员被单独隔离。“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把我的眼睛捐出去!”面对“生死”,胥静做好了最坏打算。她一边隔离,一边思考如何写出一套适合当地监狱实际的罪犯教转方案。“藏蓝守望,我在你身边!我是无恙!亲爱的各位战友,全体服刑人员,你们好……”耳机连结手机,胥静用简单的设备化身“无恙警官”,在隔离期完成了广播栏目“无恙之声”的第一期录制。从思考到录制再到实施,这档不到一周时间就策划完成的“无恙之声”,用声音的力量舒缓了隔离点罪犯紧绷的神经,在战疫“红区”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如今,再谈起那段时光,胥静心中仍是满满的自豪感、使命感。解除隔离后,胥静第一时间回到“战场”。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拖着音响奔走在监舍与监舍之间,不断充实完善“无恙之声”广播栏目的内容,并将此与四川省女子监狱“萨提亚自我成长矫正模式”相结合,形成了“生命的颜色”主题教育方案。“生命的颜色”、“人生博物馆”、“无恙来信”……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四川监狱女犯心理矫治模式带到了最需要的地方,胥静让四川监狱文化改造的种子也在武汉生根发芽。“无恙,见信好!我知道你来自四川,知道你和我一般大。可你在门外,是为祖国鞠躬尽瘁的勇敢的90后,我却在门内拖祖国的后腿,每当看到窗外默默奋斗的白色身影,我的负罪感就加深几分,多想向着阳光大声呼喊:还祖国一片安宁,让你可以早日回家!”援鄂期间,胥静收到许多罪犯来信。“无恙警官”深入人心,助力一个个迷途灵魂重新站立。“哪有像你这么成熟的90后!”“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女娃,能做好庞杂的监区管理工作吗?”出监监区功能项目多、罪犯结构复杂,监区民警们心中有些忐忑。面对困难与质疑,胥静再次展现了她作为“一棵树”的韧劲。胥静泡在监区里整整一周,快速摸清情况,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梳理出监区现有管理缺项。在第二次监区会议上,胥静就拿出了一套符合监区实际的详实工作规划。有了“作战图”,接下来就是努力奋斗,第一个月,监区“嬗生工作室”成立,监区民警在胥静的组织下将重难点工作、特殊改造个案都纳入工作室思维碰撞、集智共建;阿卡贝拉艺术矫治课堂第二个月,“嬗生计划”理念成形,刑释人员黄某种桃成功的案例启发了胥静,她将“让世界多一颗桃子,少一例犯罪”作为监区出监教育理念;刑释人员“嬗生锦囊”第三个月,“嬗生计划”羽翼渐丰,嬗生锦囊、阿卡贝拉艺术矫治、出监教育心理课程……一项项既务实又不乏创新的教育矫治措施在监区落地生根。年4月,“嬗生工作室”接到“最难任务”——教转一名有狂躁症状的未成年罪犯李艳(化名)。有自杀史的李艳在监区常常情绪暴躁无法自控,一头乌黑的头发被她亲手抓扯得所剩无几,多次违规,不愿参加未成年罪犯学习,价值观扭曲……面对不到半年的刑期,从何对李艳展开“重塑”?胥静感到了攻坚的迫切。胥静将攻坚李艳作为了嬗生工作室的重点工作,召集心理咨询民警、教转经验丰富的老民警成立“教育转化小组”,依据罪犯性格特质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转方案。狱内,通过“医学诊治”“心理矫治”“价值重塑”等多举并错,从心理需求入手帮助李艳搭建“心理支撑系统”;狱外,通过“深蓝志愿者”服务,与当地展开对接,为即将刑满释放的李艳搭建好“社会支持系统”。一内一外同向发力,让李艳在出监监区的改造迎来转变:她开始学习写字、读书,写信给警官表达感谢,她对未来有了期盼“希望刑释后去学习护理,照顾像自己爷爷那样的老年人”。在胥静的带领下,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青年队伍正活力满满、茁壮成长。生活中胥静像个“知心姐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