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探索中药八珍背后的故事人参

探索人参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人参的茎、叶、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可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酒、茶、晶、膏等商品。人参栽培是农民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

人参的历史记载

人参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六千万年,当时非常兴旺。后来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到来,它们的分布区域大大缩小,人参和人参属的其他植物也成为古老的孑遗植物而幸存下来。现据考证,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这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有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该书同时叙述了人参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上党即今山西省长治县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属太行山系;辽东即今辽宁省南部。据《潞安府志》记载:紫团山“山顶常有紫气,团园如盖,旧产人参名紫团参”。

汉元帝时期(公元前33~48年),黄门令史游著《急就章》载有的参名为中国,也是世界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录。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魏·华陀的《中藏经》、唐·孙思邈的《千金备急方》、唐·甄权的《药性本草》、唐·苏敬的《唐本草》、宋·时华子的《诸家本草》。元·李东垣的《用药法象》、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陈士铎的《本草新编》等医书中,都载有人参的药性和应用人参配伍的处方。《石勒别传》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石勒系西晋时后赵主,羯族(匈奴之别支)人,少时居上党武乡(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以行贩为业。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变为人工栽培。据此考证,可以认为中国人参栽培能追溯至西晋末年,距今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间,人参栽培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性温,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健脾益肺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人参是一种特别珍贵的药材,被称之为百草之王,也是远近驰名的“东北三宝”。人参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常被用作滋补的药,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大补元气、改善心脏功能等功效。

1、大补元气: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晚期所导致的元气亏虚症状,往往见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微细欲绝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可以用人参大补其元气,改善其临床症状。

2、改善心脏功能: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血流量,可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心血管、血流都有一定的影响。人参有明显的耐缺氧作用,其制剂可有效地对抗窦性心率失常。人参皂苷可加快脂质代谢,并具有明显降低高胆固醇的作用。

3、健脾益肺:人参还可以用于治疗肺气亏虚所导致的反复咳嗽,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干咳少痰,咳嗽时间比较长,同时伴有舌淡、苔白、脉细等等表现

4、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现代研究也证实,人参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对于人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以兴奋人体的肾上腺功能,可以改善人体的激素水平,同时对保护大脑的神经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肾功能不全或者有浮肿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使用,失眠及神经衰弱、瘴病、狂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宜服用人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参中的皂苷成份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风热感冒时不宜服用,因为人参具有温补助火作用,容易使加重内热,导致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zsxj/22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