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游走冰火间需要更多人包容青瞳视角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双相障碍是一种什么疾病,也许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它又叫“躁郁症”,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5~19岁最为高发,被称为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前不久,记者在工作中接到了一名双相障碍患者母亲的求助,由此开始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游走在冰与火之间的人。

出院难以重返校园

向记者求助的,是17岁女孩小媛(化名)的母亲覃女士。小媛是一名双相障碍患者,在柳州市一所高中读高二。去年5月,小媛发病后住院治疗3个月,出院后想返回学校复学,可是学校要求覃女士提供医生出具的“可以复学”证明。

这可让覃女士犯了难,在医生所出具的医疗证明书中,遗嘱一栏只写了:“患者有上学的意愿,要求到学校上课,家属表示一切责任由家属承担。”覃女士再次找到医生,医生表示“只能写与病情有关的内容”,无法出具“可以复学”的证明。

记者在交谈中发现,对于一名双相障碍患者的母亲来说,孩子复学遇阻只是她要克服的诸多困难之一。小媛在13岁时就发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医院看医生。那时就读初中的小媛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成绩排名班级前十。当时覃女士并没有在意,直到小媛14岁发病。

那年暑假,覃女士带小媛到广州游玩。在地铁站中,小媛因为妈妈帮她清理了她带来的挎包突然情绪激动起来,要求妈妈下跪道歉,甚至将挎包一甩砸到了别人身上,并躺在地铁站内打滚。覃女士设法将小媛送医,很快便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家属默默承受

小媛在广州住院20天,母女俩回到柳州。此后,小媛的病不时发作。她无心学习,不能接受跟父亲一起生活,还常常连续几天不睡觉。小媛躁狂发作时,就连一直悉心照顾她的母亲,她也能用最恶毒的话来辱骂,还不时扬言要杀死母亲。

覃女士说,别人难以包容小媛,她也能够理解。女儿不肯服药时,她晚上也要关起门来睡觉,避免女儿失控发生不幸。不熟悉小媛的人对她有所忌惮和防范,也在所难免。

休学一年后,小媛用很少的时间复习,便考上了高中。可是她不时还会出现躁狂时不睡觉、情绪高涨、话多、易怒,抑郁时情绪低落、莫名哭泣等症状,3年多来4次住院治疗。但在与人的交往中,她从未伤害过别人,只有一次用锐器划伤了自己的手臂。

几年来,覃女士也认识了不少同病相怜的家长。前不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zsxj/22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