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我们的孩子正在经

今天是“世界双相障碍日”,网络上

有人说,小孩子哪里有那么多抑郁躁狂的?只是又矫情又懒还玻璃心......

有人说,没有什么心理毛病,就是想得太多了......

有人说,小孩子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啥问题都好了......

真的是这样吗?

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障碍,我国双相障碍发病率逐年提升,患病人数已达万,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20%—54%首次发病在青少年期,所以,在青少年和青年人群中是比较常见。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者是轻躁狂的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它的本质是情感的不稳定,忽高忽低:高的时候特别高兴,精力特别充沛,觉得自己的能力特别强,活动也增多;但是有时候又表现出另一极,情绪低落,活动减少,产生消极的念头等。这样所以叫做双相障碍。”

对于典型的双相障碍患者而言,他们最核心的症状便是“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有些人将此形容为“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

从精神心理学的多学科角度,我们发现轻躁狂/躁狂的主要根源还是心理社会因素,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如果过分严厉、家长习惯否定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让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如果家长习惯采用反复、持续的过度夸奖孩子,会导致其自视过高,容易过分乐观,随之进入了另一思维极端,只想好的不想坏的。除了成长时期的过度严厉否定或夸奖外,它还可能来源于遭受较大心理创伤后长期压抑、刻苦努力而取得一定成绩后的心理“突变”。这就好比一根不甘平凡的弹簧,在某种范围内,如果外界施加的压力越大,当这个压力一下子消失时,弹簧就蹦得越高。如果超出弹簧的承受极限,则会彻底失去弹性。

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发病,鼓励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时间长了可能会对患者的大脑产生一些器质性的影响,不仅是功能上的,可能大脑的结构也会有变化,所以越早干预可能对大脑的影响就越小。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几大特点。但由于社会对于这种疾病认知率很低,很多患者经常被误诊,或者无法得到规范治疗。

首先,药物治疗是关键,一定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预防复发。同时,心理预防及干预治疗也很重要。

-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教会孩子处理负性生活事件,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为儿童青少年建立信心;

-父母和老师要储备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相关知识,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与给及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zsxj/2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