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
春季是抑郁的高发季节,尤其是雨季来袭,总有点让人压抑,甚至有抑郁情绪,现在还得提防着剧透狗,累不累?那就休息休息,且等沸腾的火锅为大家献上底料--双相障碍
相信大家对于抑郁症早已不陌生,那么双相障碍呢?
双相障碍,又名躁郁症,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病因
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1.遗传因素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生物学亲属患病风险比一般人群明显增加,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2.神经生化因素递质失衡假说认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3.神经内分泌功能许多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功能异常有关,尤其是HPA功能异常。4.心理社会因素患者性格多是胆怯的、安全感缺失、不自信、不自立、过度依恋依赖他人、过度在意他人、强大自我缺失等等,性格不良多与家庭教育抚养方式紧密相关。5.其他脑电图生化、神经影像学改变等。
表现
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
(1)人口学特征: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睡眠增加、肥胖、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言语增多,部分者易激怒甚至攻击行为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滔滔不绝,经常转换主题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但往往虎头蛇尾
(4)躯体症状:睡眠节律紊乱,暴饮暴食或不进食,对异性兴趣增加
(5)其他症状:注意力差,记忆增强,可有短暂幻觉和意识障碍
(6)轻躁狂发作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治疗
药物治疗:
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严重的患者可以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考虑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
物理治疗:
急性重症躁狂发作、伴有严重消极的双相抑郁发作或难治性双相障碍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但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对于轻中度的双相抑郁发作可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最后蛋卷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话:
一朵花的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你一点都不差只要你想开始随时可以启程
图文编辑:蛋卷
图文参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