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虽然短时间在国内大概率不会出现年初的情形,并且疫情对我国经济层面的影响也已开始修复。但是,疫情对心理层面的影响可能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意志消沉、无所事事、隔断社交、行为强迫等等大量的疫情后遗症开始显现。
新冠疫情导致了哪些“心理后遗症”?
1、创伤后应激障碍
有亲人不幸因疫情辞世,自身染病被治疗或隔离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闪回(创伤事件有意无意地出现在脑海或梦中)、麻木(回避社交和情感麻木)、警觉性过高(遇到应激事件类似的场景或要素容易受到惊吓)。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一个月不消,严重地影响到身心的健康状况,就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给人带来持续的精神痛苦,可能会发展为酗酒等危险的行为,甚至会诱发抑郁症,导致轻生的后果。
2、抑郁症
疫情带来的压抑气氛可能诱发抑郁症。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思维功能下降、活动减少、兴趣下降等症状。此外还可能有失眠、头痛、腹胀、便秘、疼痛等表现,各种检查却查不出躯体疾病的原因。抑郁症可能导致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产生自我贬低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或做错了事,甚至会出现自杀念头或有自杀的计划或行动。
3、强迫症
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加强了卫生意识,养成了勤洗手、勤打扫的习惯,这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在疫情缓和后,有部分人却出现了这些行为的加重,由于不放心,经常反复长时间洗手、反复洗衣服等,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这就是强迫症的体现。
强迫性思维就是脑海中出现了不受自己控制或不是现实需要的想法。明明感觉到没有必要的行为,但无法控制地想去做,从而带来很多的焦虑、恐惧、痛苦和烦恼,感觉十分折磨。
4、过度依赖症
疫情期间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