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情况反复发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其实,他们患了一种叫双相情感障碍(又叫躁郁症)的疾病。
?
“跟许多患上躁郁症的人一样,我第一次觉得精神的痛苦已经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一时期,我仿佛落入了沉沉的暗夜之中。对我来说,每件事似乎都很滑稽但却必须要忍受;像是一片空白,让人们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伪装出最好的一面。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忧郁的心情一层又一层地减轻,自杀对我来说,又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事。”
——《生命逝如斯:?揭开自杀的谜题》凯·杰米森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又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affectivedisorder),一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
它之所以被称为心境障碍,是因为他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
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障碍,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高峰与低谷两极之间来回波动。相比之下,重度抑郁患者的心境只沿着单极(低谷)发生波动。
躁狂发作的主要表现有:1.?心境高涨:极High的同时也容易被激怒2.?思维奔逸:个体的思维比语言表达的频率更快,且能在不同话题之间快速转换。有时候因为想法塞满脑子以致于难以表达3.?活动性增多:变得极为健谈,语速快,且话语内容夸张4.?自尊膨胀,伴随冲动行为?5.?睡眠需求减少:长时间高效率工作还不觉得累,不需要或只需很少的睡眠。
在躁狂的“巅峰”状态。患者可能会体验到兴高采烈或欣快的心境(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或急躁的心情(极度愤怒和敏感)。对睡眠的需求降低,且对自身的能力抱有迷之自信。与此同时,奔逸的思维还会让患者更加健谈。与平时相比,患者的精力和行动力都会明显提高,注意力和知觉感官都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躁狂停歇后,患者可能会逐渐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也可能毫无征兆的突然跌入重度抑郁之中,某些患者会从正在形成中的轻度抑郁的基础上步入重度抑郁,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感觉到良好时,突然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如果说单纯的重度抑郁是以一不小心摔进了深坑,那么躁郁就可能是撑杆跳外加托马斯旋转之后直直砸入坑中——这时患者可能会变得极度压抑或极度沮丧、体重减轻、食欲减少、感到疲劳却难以入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沉思中构想自杀的计划等等。
躁狂或抑郁的发作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数月。有的人甚至在一天中出现如此交替,被认为是“快速循环型”的发病状态。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不同,大约有40%的患者并不会交替的体验到抑郁与躁狂,而是同时体验这两种心境。有过混合发作的患者将这种经历描述为疲劳但极其兴奋的感觉。混合型躁狂症发作时,患者会感到格外悲观,绝望疲惫。不能全神贯注,但同时也仍感到兴奋、焦急、急躁、有紧迫感、缺乏睡眠及思维飞速转动。
根据统计,目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企图自杀的比例在25%至50%之间。而自杀身亡的比例接近15%。相比之下,有时间卫生组织所统计的世界范围内的自杀率仅仅为0.01%亿。二者相差近千倍。所以这是一个杀伤率很高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通过诸如锂盐,双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之类的心境稳定的药物来治疗。同时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或药剂可以控制患者的焦虑症状或思维方面的问题。此类药物治疗需要患者定期的找精神科医生就诊,检查血液浓度,以确保药物的副作用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造成太大的困扰。
患者也可以参加个体心理质量和家庭心理治疗,或参加支持团体而获得更多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可能会帮助患者更为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疾病,学会预防复发,检测心境和醒/睡周期,并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更好地发挥正常的机能。
尽管患者将来可能依然会出现高涨和低落的心境发作。但是凭借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支持的,患者的心境障碍的发作会变得越来越少,而且严重程度也会越来越轻。凭借着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患者实际上是完全能够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家庭和事业上的许多目标的。
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服务范围: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发育迟缓、读写障碍、厌学、学习困难、沟通障碍、社交障碍、进食障碍、网络手机成瘾、童年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儿童青少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