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临床实践中常见精神症状的识别要点第

二、情绪和情感症状

在心身医学中,心境和情感两个术语常用来描述情绪状态,它们常常相互替代使用。在心身疾病中,情绪异常可表现表现为三种方式:(1)情绪性质的变化:情绪性质的改变趋向于焦虑、抑郁、情绪高涨、易激惹和愤怒。情绪性质的变化常常伴有其他症状和征象。例如,焦虑的增加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和肌张力增高,而抑郁状态则常伴有精神运动性迟缓。(2)情绪稳定性的变化:正常的情绪波动与情境相一致。在异常情况下,情绪虽然仍可继续随情境而波动,但是波动可超过或低于正常水平。波动增大称为情绪不稳;波动非常大时被称为情绪失禁。波动减弱被称为迟钝或平淡;严重的平淡也被称为情感淡漠。(3)情绪协调性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也可能与个人的处境和思想不一致。情绪不协调,即个体的心境与他当前所处的处境和想法不匹配。例如,一个正常人想到丧失性事件的时候会感到悲伤,而存在某些精神障碍时,个体可能显示情绪高昂,甚至可能笑着讲述母亲的死亡。有时患者在通常引起情绪反应的处境中没有情感表现,被称为情感平淡。

1.情绪高涨(elation)

情绪高涨是指心情极度愉快,常伴有其他一些改变,如自信心增强,自我感觉良好、活动增多以及警觉性水平提高。临床常可观察出患者兴高采烈、语音高昂、盛气凌人,常有明显的夸大色彩。这种体验通常是愉悦的,但有时则为坐立不安的不愉快感,或易于被激怒。情感高涨多见于双相障碍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但是在心身疾病中情绪高涨多属于继发性,病因学各异,病理机制各不相同。可引起情绪高涨的医学状态包括药物使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外伤、肿瘤、血管栓塞和退行性疾病、癫痫、感染和代谢性疾病。一般而言,药物引起的情感高涨是可以恢复的;然而中枢神经系损伤(无论是外伤还是卒中)、肿瘤、感染或多发性硬化导致的情感高涨可持续存在。表1列出了部分可导致情绪高涨的躯体疾病和药物。临床上继发性的情绪高涨与谵妄状态的重叠,使得诊断和治疗更为复杂。他们均可表现为突然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激越、睡眠障碍及精神病性症状。谵妄与继发性情绪高涨的区别在于谵妄为波动性病程,意识障碍及幻觉和错觉,而继发性情绪高涨表现为躁狂情绪、性欲亢进及语量语速增加。

2.情绪低落(depression)

情绪低落是对丧失或不幸遭遇的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情绪低落的严重程度与其所遭受的不幸不成比例或持续过久,此时则为异常。情绪低落常常伴有其他改变,尤其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和悲观想法。悲伤的人具有的特征性表情,如口角下垂、眉头紧蹙,以及弯腰弓背、灰心丧气的姿势。某些情绪低落者的警觉性水平降低,而有的则因警觉性增高感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者常伴有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如食欲减退或缺乏、闭经等。情绪低落是抑郁障碍的特征性表现,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强迫症和进食障碍。

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常面对多种不良事件,从而产生悲伤的体验。这些不良事件包括身体外形和功能的改变;疼痛和躯体不适;工作能力和参与活动受限;对预期生命轨迹认知的改变;害怕参加和依赖他人;亲密关系、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和活动的改变,以及神经生物学和激素的异常。那些难以应对或者具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个体更可能发展为抑郁。很多躯体疾病者共病抑郁症,大约27~35%的冠心病患者表现为恶劣心境,16~23%可被诊断为抑郁症;肿瘤患者中高达50%的个体被识别为抑郁症诊断;大约50%帕金森患者表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另外,老年痴呆、脑卒中、糖尿病等患者中的情绪低落(抑郁)也较为常见。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躯体疾病中的情绪低落症状识别困难,原因包括:(1)许多躯体疾病的症状,如疲劳、厌食、体重下降、失眠、精神运动性迟滞等,与情绪低落的表现类似。(2)晚期疾病患者即使没有抑郁情绪也会报告死亡的想法和意愿。这些意念有时并非抑郁的可靠征象。(3)躯体痛苦和残疾也会降低许多活动中体验快乐的能力。(4)躯体疾病人群中,情绪低落症状表现不典型或隐匿,包括躯体症状的放大、治疗不依从或拒绝。(5)严重躯体疾病的发生与丧失感相关,非病理性哀伤和临床抑郁之间的界限很难确立。

3.焦虑(anxiety)

个体面临危险时会出现担心、恐惧、紧张的体验,称为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危险的威胁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久时则为异常。焦虑心境常伴有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他精神症状。所有这些症状与其他哺乳动物面对猎食者的险境,准备逃逸、躲避和搏斗时的状况相似。轻到中度的焦虑可提高大多数行为表现,但过高的焦虑水平会对行为表现起干扰作用。

焦虑反应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精神部分:主要感受为恐惧和忧虑、伴有紧张不安、注意范围专注于危险源、一些烦恼的念头、警觉性增高(可有失眠),以及易激惹等。(2)躯体部分:肌肉紧张和呼吸频率加快。如果这些改变不伴有躯体活动,可能的体验为肌紧张性震颤,或者过度换气导致的结果(如头晕)。(3)自主神经部分:心率加快、出汗增多、口干以及急于排尿或排便等。(4)对危险的回避:恐惧一词用来描述习惯性地回避某种超出危险程度的情景。恐惧是人对特殊物体或场景持久的、不合理的害怕并想回避。害怕的程度与客观的威胁不成比例,并且患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引起恐惧的物体包括动物、自然现象等。恐惧的场所包括高处、人群以及空旷的地方。有恐惧症的患者不仅在见到这些场景时恐惧,而且想到它们就可引起焦虑(预期性焦虑)。

焦虑可以是焦虑障碍的反应,也可以为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例如抑郁。在内科中,非常重要的是要记住,焦虑也可以是谵妄、痴呆或某个躯体障碍的症状。焦虑可以由躯体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药物副反应致。此外,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例如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和出汗)也可能被误认为是焦虑。

慢性躯体疾病,如关节炎、心脏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个体,更可能伴有焦虑。焦虑对慢性躯体疾病者的功能和健康都有明显的损害。焦虑是发生躯体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以从生理上使某些症状恶化(例如心绞痛、心律失常、不稳定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焦虑可以导致将来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增加。焦虑是躯体疾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预测因素。焦虑可以导致个体拒绝诊断性操作或手术,甚至因为不同意医疗建议而出院。

在评估患有躯体疾病的焦虑病人时,需要全面考虑病因。除了原先就存在原发性焦虑的可能,对每个病人还应该考虑可能的三类原因:(1)病人对其所受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个体健康的重要性加上经常出现的对躯体疾病不可避免的怀疑,导致许多躯体疾病患者感觉到焦虑,疾病带来的这种心理社会应激足以引起焦虑障碍。主要原因有医学诊断的不确定性、医学预后的不确定性、对于身体的焦虑(如截肢)、对死亡的恐惧、疾病对社会身份和生活影响的焦虑、医院的焦虑、对医生负面反应的焦虑。(2)化学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的焦虑。在评估躯体疾病者的焦虑时,需要考虑药物使用或者撤药引起的焦虑。最常见的是咖啡因的使用。在咖啡、茶、咖啡因苏打水、减肥药以及止痛剂中咖啡因的含量很高。即使低剂量,咖啡因也能导致易感者的焦虑。另外,被作为缓解充血剂的拟交感神经药(例如伪麻黄碱)常引起焦虑,且能够快速耐受。同样,广泛使用的中草药剂中的麻黄也可以引起焦虑。表2列出了可能引起焦虑的药物种类,使用这些药物者需要评估焦虑,以及焦虑对个体功能和疾病的影响。(3)躯体疾病的生物学效应导致的焦虑。焦虑可以是一般躯体情况继发的生理性焦虑,可以是与躯体疾病共病的焦虑障碍,也可以是对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心身科医生需要记住这些区分很重要。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疗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pdtj/170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