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不寻常的幽默感很可能就是痴呆的前兆,包括不合时宜地大笑。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组织的SimonRidley博士说,如果注意到家人发生类似的变化,应该立即与医生联系。
不寻常的幽默感很可能就是痴呆的前兆,包括不合时宜地大笑。这你也许会觉得“可笑”,但是中国专家在两年前就对于“笑点低”“病态笑”做出说明了,你知道如何区分病态笑吗?
笑点低是痴呆的前兆伦敦大学学院研究者的这项研究调查了48位痴呆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这些人在发病前至少15年就已和患者认识。许多患者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察到病人的幽默感发生了变化:病人经常在“明显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发笑,包括观看关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或者只是看到别人车没停好时,有的病人甚至在看到爱人被严重烫伤时还发出笑声。
这项研究发现,痴呆病人往往觉得讽刺和荒诞喜剧的趣味性,远远不如像《憨豆先生》这样的滑稽剧。受访者说,在病人确诊后,他们注意到病人对一些庸俗和滑稽喜剧的偏好程度发生了剧变:病人先前通过培养所得的成熟幽默感就消失了,只有在看到一些低级胡闹喜剧和听到黄色笑话中才能与家人共同发笑。
来自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组织(Alzheimer’sResearchUK)的SimonRidley博士说,如果注意到家里有人发生类似的行为变化,应该立即与医生联系。
其实对于中国的中医来说,很早就有“病态笑”一说。专家表示,存在一些笑容是病态的,或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
“喜笑不休”、“笑点低”或为狂躁症的表现提到病态的笑,《内经》有云:“笑不休”、“喜笑不休”皆为病症。后世医家也有论述,如“傻笑”、“苦笑”、“狂笑”、“独言独笑”、“无端哭笑”等等。而《名人健康老故事》中提到的“陆云笑癖”,其表现也常常是“狂笑不休,不能自控”。
“从现代医学来讲,这种常常会处于一种笑的状态,甚至控制不住的‘笑症’,或是狂躁症的表现。”沈家宏表示,在早期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往往比较高涨,稍微一点事情都能感染他的情绪。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笑点低”,常人觉得并不好笑的事情,他往往会觉得非常好笑。
普通的笑与病态的笑如何区别?笑,是人的心情在喜悦之时表露于外的一种正常情感反应,一般来说,正常的笑是由心而发,与情境相符合的,而且能够自我控制,比如,遇到高兴的事情自然而言的笑了起来。那么,正常的笑和病态的笑有什么区别呢?
综合起来说有两点区别:一是要与情境相符合,即对情境的正常反应,这点很重要;二是要能控制得住,不仅能控制住时间,还能控制住笑的程度。若一个人在不该笑的地方会笑,而且笑得很夸张,持续时间很长,想控制又控制不住,就要考虑是否为病态的笑了。
诊断“笑症”,不能任意贴标签不过,诊断一个人的笑是否真的是病态的笑,单单通过表象判断还并不能下定论。不能仅仅因为他笑点低,或笑得不太正常,控制不住就给人贴标签,说他有病,这是非常不严谨的。若要确诊,还需要看其是否符合相关病症。
那么,如何诊断是否为狂躁症引起的“笑症”呢?
首先,我们需要看其综合表现是否符合相关症状,譬如当时人是否出现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等等。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其持续时间是否较长(两周以上甚至更长),是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即社会功能。
另外,除了与狂躁症有关的“控制不住的笑”外,医学上常说的“病态笑”还有三类:
1、分裂症式的笑。与狂躁症的笑不同的是,狂躁症的笑与环境有关,和普通的笑相比只不过表现更为夸张,而精神分裂症的笑,大多是由幻觉或妄想引起的,与环境无关,譬如幻听到有人在表扬夸奖他,他就会笑。这类人常有幻听,被害妄想,生活不能自理、拒绝洗澡等症状。
2、傻笑。这种笑是一种刻板式的、重复的,与情境也没有任何关联,比如老年性痴呆、先天性痴呆的笑,都属于大脑性病变引起的傻笑。
3、歇斯底里的笑。一般是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的,通过“狂笑”这种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不过,这属于“正发泄”,持续时间也不太长,譬如半小时或一两小时就会停止,只是看着让人觉得很恐怖。在临床中和实际生活中比较少见。
笑点低还真的可能是痴呆的前兆,为了你身边的人的健康,多多留意吧~万一他们是“病态笑”呢?
来源:网络
编辑/排版:小灰灰
川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工作室
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nbsp关于肠道的鼻子疼里面疼病因可能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