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有1/7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报告占19.9%。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老人因为用错药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其中以下五点需要特别注意。
1、代谢减慢,应注意观察副作用。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老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渐减弱,一般而言服用同样剂量的药物,老人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能减少,代谢时间延长,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经常服药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2、服药种类多,要当心相互作用。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病”,服药的种类更多。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超过10种,则高达24%以上。很多老人将需服的药物一起吃,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建议老人看病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尽量避免处方中有相互影响的药。用药前也可咨询药师。服药种类较多时,最好不要再同时服用保健品,以免增大相互作用的风险。
3、记性变差,列好清单可防漏服。老人的记忆力下降,服药种类多,很容易漏服,影响治疗效果。漏服降压药、降糖药后,不仅血压、血糖会升高,还可能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家人帮助老人给需要服用的药物建立一个“档案”,列出一段时间内需要服药的时间、种类、注意事项等,必要时通过设闹钟、将药物分装在小药盒的方法记住服药。万一漏服药物,应计算错过的时间,多数情况下,如果漏服的时间处于两次用药时间一半内,可按原剂量补服,否则不必补服,后续正常服用即可。但如果服用的是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药物,建议咨询医生。
4、长期吃药,注意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用药。很多老人认为自己“遵医嘱”了,一直坚持吃药,但由于没有定期复查,不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类降脂药,需定期监测肝肾等功能;长期服降压药后效果不好,不仅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果发现用药效果不好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一些药物对老人的伤害更大,应尽量避开。例如安定等安眠药可能引起“宿醉”症状,即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走路不稳,像喝醉酒一样。老人服安定后容易发生跌倒,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很多复方感冒药含抗过敏成分扑尔敏,能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前列腺增生或便秘的老人服用含此成分的药物,可能加重排尿、排便困难;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胃肠功能不好、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老人应慎用。
值得提醒的是,老人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症状,如果服药后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其他明显异常,应及时停药就诊。
其实,药物的伤害不止在老人,在小孩,甚至我们成人都普遍存在的。只是老人身体机能的减退、代谢的减缓,更容易因毒素堆积而显现出严重的问题;小孩因器官机能发育还未完而更容易因药物致聋致哑。而在基因检测层面,药物代谢对人体的伤害几乎可以降到最低。药物代谢在我们眼中虽然貌似不起眼,但确实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基因型适合哪种药物,哪种药物对我们的效果差代谢差毒害作用大,哪种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这些都可以一目了然。而且医生根据我们的病情,通过我们的药物代谢报告就可以合理的给到我们相应的药物治疗,大大减少了用药的量和品种,对我们的伤害也降到了最低。
三博基因检测项目包括:
①癌症、心脑、免疫代谢、肥胖等遗传易感基因检测,防癌抑癌能力基因检测,自身免疫防御能力基因检测,解毒、排毒能力基因检测;
②正常人常用药用药剂量基因检测,癌症靶向用药基因检测,结核病用药基因检测;
③家族遗传病筛查(狐臭、帕金森、马凡氏、APC家族性肠息肉等多种),
④精神健康基因检测(强迫症、狂躁症、自闭症、焦虑抑郁症、自杀倾向);
⑤男女性格配对基因检测,美女美容方略基因检测,生活习惯基因检测;
⑥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健康能力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