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妈最近带娃旅行,途中糖糖偶觉无趣,自打发现后排坐了一个小她一岁的弟弟,简直像找到挚友一般,主动把自己的小火车玩具、托马斯图书都给弟弟玩、看。那个小弟弟是由母亲一个人独自带上火车的,他在拿到小火车后很喜欢也很兴奋,举在手里,落在桌上一直在玩,结果一不小心,把她妈妈的水杯打翻了,索性水杯里没有多少水了,但是他妈妈见状,二话不说顺手就给了他一嘴巴,孩子随即哇哇大哭。
看得我当时目瞪口呆,不禁感叹作为不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家长真的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总是我的孩子打翻水杯,为什么总是你这位妈妈生气?”不要变成带娃狂躁症妈妈,听听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劳拉·马卡姆博士-怎么说。
?劳拉·马卡姆博士
那天晚上我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当时我正在做饭,我对女儿说:“家里少了一些蒜,你到拐角的地方买几颗蒜回来。”她就去了,半天没回来,左等右等等着等着我开始着急了,这时候突然她回到家来推开门对我非常兴奋地说,
“妈妈,妈妈,我可不可以养只猫?”
“我说这怎么可以呢?你知道爸爸对猫过敏。”
她说:“妈妈求求你了,求求你了,那个超市前面有人送小猫。”
我当时的情绪也是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先是着急、然后紧张,又是忙着在厨房里切蔬菜。女儿开始哼哼唧唧,孩子小时候哼哼唧唧的表现就是哭出来,大了以后她还有其他的情绪表现方式,她用她的方式在我面前哼唧。
她一直在我耳边说,求你了、求你了。这时候我正好穿过房间,要去拿一个东西,她进房间以后把她的外衣扔在地上,把我绊了一跤,一下子我的火就上来了。
我就冲她嚷嚷:“说别再跟我说猫的事了,你不要再跟我谈猫了,把你的衣服捡起来,赶快把蒜给我弄回来。”我就这么一连串地爆发了。
这时候孩子立马表现出反抗,“你自己去拿你要的蒜吧,我又不是你的奴才!”
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马上就开始用独有的情绪平静法:停,放下,呼吸。
?
控制情绪三步走
永远记住,当你生气的时候,不要有任何的行动。这时候你要开始停下来静心,接下来放下教训别人的欲望,第三你要记住深呼吸。
我这时候就开始努力地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希望能够跟她重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我就跟她说,
“艾丽斯,咱们家里不是这么说话的,对吗?”
孩子说:“是你先这么跟我说话的。”
“确实是我先不对的,我好难过。妈妈永远都不应该这么冲你嚷嚷。所以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不错是吧?”
我紧接着就来了一个“可是”
我说:“可是你不听我的呀。”
孩子说:“可你也不听我的呀。”
我又深呼吸一口气,试图把事情从头到尾屡清楚。我对她说:“我意识到你刚才回到家的时候是好像发生了一些事情,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刚才去外面买蒜的路上都发生什么事情让你那么不安的呢?”
女儿说:“我很着急,因为如果我们不把那个猫领回来的话,它就会没命的。”这时候她就抱着我哭了。
当孩子在哭泣时,就要让她尽情地哭,作为妈妈,你要非常耐心地让她把情绪宣泄出来。我一边安抚她,一边说,亲爱的宝贝,妈妈很抱歉,做得不对。
?
孩子无助时才哭泣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们看到一件不好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这种情绪的累积会让他未来遇到一件更需要伸张正义的时候没有勇气或者力量去做。
相反,如果说他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一种控制力量,有一种力量能够施加影响的话,未来出现这样的情境的时候,他就会去主张正义。
我的小孩就哭了,我跟她说,“宝贝,我确实是知道你挺难过的,因为如果没把这个猫给领回来的话,它可能就活不了了,所以我也在想你是不是能够做一些事情。”
孩子哭完以后感觉好一些了,这时候她就思考还能够做什么,“或许我可以把咱们家不用的浴巾拿去捐给他们,让他们铺在这些笼子里头?”
这时候他们开始启动了自己思考的模式。说完这句话以后,孩子眼睛突然亮起来了,她说,“妈妈我错了我,刚才不应该这么没礼貌,对了,你让我去买蒜,我马上出去买,一会儿就给你拿回来。”她就跑出门买蒜去了。
?
事情是怎么逆转的?
回顾一下,刚才我做了什么样的改变,使得整个事态发生了逆转,发生了变化。就是平和教育法。
首先我调整了我自己的情绪,就是刚才的三步:停、别想着教训别人,第三是自己要深呼吸。接下来我跟孩子建立起这种联结。你知道我跟孩子试图拉近关系的时候,刚开始没做得特自然,孩子是抵触的,是用肩膀示意不要我亲近的。
如果一个人处在一个不高兴的状态的时候,你想跟这样的孩子来重新建立亲近的关系,通常需要尝试三次。刚开始可能没成功,这个亲近的关系没建成,但是你要继续来做,做三次,孩子慢慢就会恢复平静,你们的亲密关系就可以重新建立起来。接下来建立好亲近的关系后,我就开始做情绪的疏导工作。
如果我这么跟孩子说可不可以呢?比如说我是你妈,你怎么能这么跟我说话呢?到你自己的房间去好好反思!那她的反应可能就会是回到自己的房间,狠狠地把门摔上,她也会自己平静下来。
她平静之后自己可能也会从房间走出来,也可能会向我来道歉。可这样的做法到底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这样的做法不太理想呢?刚才这种交互可能是中国的妈妈跟美国的妈妈都会经常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这种跟孩子的交互方式不太理想呢?
如果你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跟孩子交互的话,你跟孩子的关系其实会走得更远。如果这样做,下一次你跟孩子起冲突的时候,孩子心里就会有一种成见,他觉得我的父母是理解不了我的。
这时候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不对孩子的行为实施控制,我们让孩子去体会到你这种情绪的流露是没什么问题的,是可以很安全地释放情绪的。如果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情绪的释放不会得到任何威胁的话,那你们之后的这种交互就会让母子之间的关系走得更近。
在这之前,孩子通过哭泣的方式得到情感的宣泄,接下来他也得到了父母非常到位的支持和帮助。他知道了对这个世界非常有力的影响方式,他们的情绪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出路。
孩子如果从小情绪就得到了非常好的调理,就会成为他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情绪的调整控制,从小有了这方面的积淀。现在我的女儿对自己情绪的把控及调节能力都很好。
如果你能够对于孩子的情绪持接纳的态度,同时你又能够保持住自己作为父母的一种从容的心态,那以后任何时候有风暴来临的时候,你都能够有能力去驾驭它。◣
劳拉·马卡姆博士(Dr.LauraMarkham),目前盛行的“父母和孩子并重”理论的主要倡导者,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育儿网站AhaParenting.宝宝淋巴结肿大怎么办嘉中心开设肺小结节联合门诊微创手术根治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