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斗争—奖赏”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
时效波先生在《需求斗争奖赏与精神疾病》一文中,从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科学地论述了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摘述如下: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生命与环境长期进行矛盾斗争的产物,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斗争,形成了“需求—斗争—奖赏”这一人类特有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其一切为满足需求的斗争活动和相应情绪,都是在脑的指挥、控制和感受下产生的,都遵循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1.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是:人为了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这一规律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正常人的“需求—斗争—奖赏”总处于整体平衡状态,即便偶尔有所偏激,也是应急状态下的应急行为而“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一旦严重分割或长期不协调,即说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不是在遵循着这一规律,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发展进化,是有需求的生命主体与客观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心理作为人的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是生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生命漫长的矛盾斗争历程,进化出了能够识记、思维、体验情绪的物质器官──人脑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这一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就像人的胃这一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满足生命体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厌食症患者那样毫无食欲、味同嚼蜡地进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专门吃些生鱼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发展结果的胃的活动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
再进一步形象地比喻:斗争就像撞钟,情绪就像钟声只有用正确的方式撞击钟的正确位置——钟体的下沿处,钟才能发出铿锵优美的正常响声如果毫无心劲、有气无力地撞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固执地去撞击钟的中部或中上部(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自然产生不了正常的钟声钟声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撞钟方式和撞钟部位,只要撞钟的方式和部位选对了,就能发出正常的声响;同理,情绪的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向和斗争方式,只要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就能体验感受到自信、愉悦等积极健康的正常情绪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副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2.需求斗争奖赏与人类精神疾病
(1)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正常人的生存生活方式是:为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是一个奋进的过程,只有追寻需求目标,从事自己热爱并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才能获取维持生计的报酬,才能感觉充实和幸福,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劳动创造了人,人不能脱离劳动脱离现实和行动,有需求,无斗争,那是空想,是做“白日梦”,这样的人生会迷惘困顿,生活会贫困潦倒;没有压力和动力,无需求,无斗争,那是懒散,是碌碌无为,这样的人生会空虚无聊,生活会苍白索然因此,无论是从生存生活、健康身心的角度,还是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遵循规律,脚踏实地,为满足需求而斗争一个人有没有希望,就看他有没有生命的理想,能不能实事求是地提出生命的理想,并且为理想而奋斗,而进行生命实践假如没有,这个人在精神上就死掉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