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
是我们熟知的实力派歌星。
因为他的全能,
所以有很多粉丝。
但最近,
福建闽清28岁的许小姐却“痴迷”的有点过头了。
许小姐不仅不上班,还整天捧着张学友的照片不撒手,时不时发出傻笑声,几天几夜不睡,还自言自语手舞足蹈。
家人看到这样的情况,吓医院。
医生:这情况属于“桃花癫”
小许的母亲说,5年前,女儿得过精神疾病,在药物控制下,平时都很正常。但女儿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穿着打扮也都简单朴素。
可最近一段时间,女儿突然变得话特别多,还常常冒出许多奇特的想法,特别是和陌生男人接触时,格外兴奋。
经袁邦清主任医师诊断,小许属于“桃花癫”发作。
“医院一些男医生时就有很明显的表现。”袁主任解释,小许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同时还可能患有“钟情妄想型”的精神分裂症,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花痴”。
这类患者自作多情,坚定不移地认为对方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因此朝思暮想,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甚至找到对方纠缠不清。
有这些症状当心是“桃花癫”
医生在给小许进行了调控激素的微创手术后,其恢复正常。
医生说,每年3月至5月,是人情绪最差、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精神病发作的高峰期。类似的“桃花癫”病人,医院3月以来每天都有一例以上需要手术治疗。
春季,人体代谢开始加快,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容易造成首次精神疾病发病。有过精神疾患,甚至是已经缓解、临床痊愈者,容易在这个时候复发。
医生提醒,精神病的发作是有先兆的,如入睡困难、早醒,无故焦虑、恐慌、整日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疑心重,社会活动交往困难、寡言少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发呆、自言自语、懒散,个人卫生需要督促,等等。
监护人发现患者有这些迹象时,要及时带其就诊。
“春躁”来袭,这些病也要注意!
医院精神心理科吴小立教授表示,临床上,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在春季都相对高发。
广州某重点大学女生小培(化名)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小培时常情绪低落,有抑郁的表现,然而,最近小培觉得自己的性格越来越急躁,有一种急迫感,做任何事情都等不及,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大发脾气、摔东西,和同学老师发生冲突。医生给她开了抗抑郁的药物,她却把一星期的药量一次吃光。
医生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回答“我也不知道,那一瞬间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非得吃光才痛快,要不然心里憋得慌!”
“小培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躁狂症的危害性。”吴小立指出,因为行为的鲁莽、冲动,会有不可预料的危害性。
自带“超级能量棒”?小心轻躁狂!
和躁狂症相比,轻躁狂的人更具有迷惑性。轻躁狂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幽默,跟人相处不错,充满正能量工作生活效率很高。吴小立指出,轻躁狂有时危害性更大,因为更具有隐蔽性,患者不自知,不重视,一旦发作起来,可能会引发意外的严重危害。
你的生活中是否这样的朋友?他们仿佛自带“超级能量棒”,有着使不完的精力,一旦闲下来就会闹出“幺蛾子”。吴小立建议,如果身边有这种疑似躁狂、轻躁狂的朋友,家长、老师、领导应引导、帮助他们保持正性生活方式,也就是把个人的能量用于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务。例如,不妨给他们布置更多的工作量,让他们把能量释放在合适的地方去,例如学业、工作、运动等让他们愉悦的事情上。
如果家族中有明显的抑郁/焦虑、躁狂以及双相障碍患者,那么应该早做准备,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状态,寻求友谊,建立更多的社会支持关系。吴小立强调,有躁狂特质或倾向的人,更需要劳逸结合、规律作息和运动,不要触碰酒精、咖啡、茶等兴奋性饮料。
阳光“吝啬”抑郁高发
抑郁症的发病规律与季节变换相符合,春季抑郁病人更容易出现病情波动。吴小立指出,广州春节后的天气,乍寒乍暖,从三月初开始,抑郁症患者也逐渐增多。
春天抑郁症的就诊高峰从春节持续到五一,清明节是一个高峰。春季的阴雨天气可诱发抑郁症。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冬季抑郁”,在冬春相交时好发,受阳光减少的影响,大脑松果体释放的褪黑素减少,导致抑郁症病情发作或加重。
多晒太阳多运动
如果发现身边人有失眠、情绪低落、沮丧自责、对自我评价很低、精力减退、浑身无力、厌学、学习成绩或工作业绩大幅滑落等表现,家人应予以重视,尽快陪伴其就医。特别是父母曾患过双相障碍的家庭,当子女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症状,即属于“超高危人群”,家人需密切注意其表现。
抑郁症重在预防,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人群。任何时刻,家长都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平心静气地倾谈、善意的理解和接纳。
在规范治疗的同时,抑郁症患者也要遵循“生活处方”的要求,春季多晒太阳多踏青,适当运动,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对于青春期抑郁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减轻学业压力,降低目标,更需要亲友的支持。亲友应多陪伴,别让他们独处。
来源:广州日报、杭州日报、福州晚报、海峡都市报、健康有约、新闻晨报
欢迎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