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梵高
一个孤独的精神病人的一生
他是天才,他是疯子,他是红发小王子,他是罗那河畔那抹星光,他是奥威尔麦田里绝望的群鸦……
他不断地问自己?
WhoamI,intheeyesofmostpeople?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谁?
Anobody,annoneempty,anunpleasantperson.
什么都不是,一具空壳,一个不受待见之人
Someonewhohasnot,andneverwillhaveanypositioninsociety,
一个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人
inshort,theloserafterthelow.
简单地说,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Whiletheneventhatwereallabsolutelytruth,
就算这样,就算我真的是这样,
Thenoneday,Iwillliketoshowbymywork,
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色彩告诉你们,
Thisnobody,thisnoneempty,hasinhisheart.
无名之人的躯壳里有一个炙热的灵魂。
-----梵高写给提奥的信
他是文森特.梵.高,现代艺术之父,西方美术史里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之一,任何华丽的辞藻不足以在此向他致敬。
讽刺的是,他在短暂的37年人生中经受贫穷和精神疾病的双重折磨,受尽世间冷暖,至死只卖出过一幅画。而那声枪响之后的一百多年,他的作品不仅被炒作到天价,还被全球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致敬膜拜着。
这个星期,小编们都很兴奋,因为于年(梵高逝世周年)开始拍摄的全球首部油画电影《LovingVincent》(中译:至爱梵高)即将在中国的大银幕上映。
但今天不想给电影打call,只想在这里从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视角,用书写病史的方式,记录梵高短暂、悲哀而又不平凡一生。同时来一次世界最有名精神病患者的名画赏析。
画家的大病史荷兰人文森特.梵.高,男,37岁,未婚。
主诉:冲动鲁莽,行为怪异2年余,总病程不详。
供史人:本人及弟,考据自其书信自传《亲爱的提奥》,可靠欠详尽。
现病史:文森特自幼内向耿直,求学及工作期间诸多不顺,曾因工作、家庭等原因出现情绪低落,不想说话,悲观消极,觉得“活着比死难”。年被解雇后开始全职创作绘画,悲观消极情绪有所好转。年2月文森特因创作需求旅居至法国南部阿尔勒,期间逐渐出现兴奋,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花大量时间作画,乱花钱,租赁高额房,常常开心得像个孩子。
梵高在阿尔勒的黄房子年
夜晚露天咖啡座年
10月与其室友,另一画家高更发生剧烈争执,此后出现紊乱行为,嗜酒,情绪易激惹。12月文森特症状突变,在给其弟的信中写到“自己很失败,也许我死了可能会让家人好受些”,认为自己是家人的累赘,一无是处;23日他割下半个左耳。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年
年5月主动要求住圣雷米修道院(精神病院)疗养,诊断及治疗方案不详,仍能坚持作画(starrynight)。1年后,文森特出院,于年5月去巴黎北部村庄奥威尔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保罗·加歇(PaulGachet)医生的治疗。
加歇医生像起初画家精神症状稳定,作息规律,和弟弟保持书信往来。医生鼓励文森特进行艺术创作,有助于改善病情。画家再次出现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等情况,创作出大量作品。
有丝柏的路年
奥威尔教堂年
2个月后,即年7月27日,画家散步至麦田中开枪自杀,腹部中枪,因失血过多伤口继发感染,画家于7月29日离世。
既往史:不详。
个人史:上有一双胞胎哥哥,在分娩后不久夭折,下有一弟三妹。神学院辍学,美术学院辍学。与父母关系差,与弟弟提奥关系亲密。两次单恋史,一次恋爱史,均不顺遂。自幼性格内向,慎虑。
家族史:母系有可疑精神疾病病史,不详,欠考证。
梵高母亲的肖像年
至此,因为缺乏充分证据小编很难再写下去,梵高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猜想。
从他和弟弟的书信中我们可知,治疗和画具已经耗尽他们所有积蓄,穷困潦倒的画家几乎找不到一个欣赏他的人。带着绝望和对美的向往,在给弟弟的最后一封信中梵高写到:
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
为了它,我已经丧失了理智和正常;
死亡对我而言并不是最难的事情,
但是夜空中的星辰常常让我梦想:
怎样才能染上这一身星光?
或许通往死亡之路便是到达…
星夜(模拟动图)年
画家是何病?后人对梵高所患何种精神疾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比如最早有医师认为患有癫痫,但没有典型或非典型发作的记录;
有人认为他是神经梅毒,虽然他有一个从事性工作的女友,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被感染,何况从感染梅毒至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平均病程在10年左右,时间不符。
在schizophrenia概念被推广后,精神科医生认为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可是梵高似乎没有典型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阳性症状,也没有情感淡漠等典型阴性症状。
有人认为他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还有人认为他有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intermitteutporphyria)……
但是这些猜测不是证据不足,就是很难解释,没有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直到近现代,病迹学研究者提出梵高的精神病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并可能伴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得到不少学者认同。
时间已无法倒回,梵高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病症使他失去理智?腹部中弹的自尽方式所意为何?这一切将永远是一个迷。但是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我们对疾病的了解却越来越清晰。我们不妨用现代医学的观点看看画家的病。
小编曾经多次给读者朋友们科普抑郁症相关知识,今天小编借梵高之名和你聊一聊情感性障碍中的另一类疾病--双相障碍。
顾名思义,它和单相抑郁障碍区别在于多出来的一“相”:在全病程中患者除了有抑郁发作还有典型的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将双相障碍按照躁狂发作的不同程度分为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的的特征是:病程中必须有一次典型的躁狂发作,它既不一定是精神病性发作,也不一定要求必须经历一次抑郁发作。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个人是不是患有双相I型,因为当他/她“躁”起来的时候,藏也藏不住。
双相II型的区别在于:个体一生至少经历一次重度抑郁发作和一次轻躁狂发作,不是躁狂“轻”疾病就真的“轻”,不稳定的心境及重度抑郁发作常常给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损害。(简单理解,只要有躁狂发作,就是I型)
可能你要问,躁狂发作是啥样?就是狂躁割耳朵吗?当然并不仅仅如此。
TIPS:
躁狂发作: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轻躁狂发作为至少4天),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里有明显异常且持续的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和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同时在这段时期内,须符合至少下述3项以上持续性地表现出与平常相比明显的改变,且达到显著的程度。
1.自尊心膨胀或夸大。
2.睡眠的需求减少(例如,仅仅睡了3小时,就感到休息好了)。
3.比平时更健谈或有持续讲话的压力感。
4.意念飘忽或主观感受到思维奔逸。
5.注意力太容易被不重要或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6.有目标的活动增多(工作或上学时的社交,或性活动)或精神运动性激越(无目的、无目标的活动)。
7.过度地参与那些结果痛苦可能性高的活动(例如无节制的购物,轻率的性行为,愚蠢的商业投资)。
看上去梵高至少有过一段时间的躁狂发作表现,精力充沛,活动和计划增多,易激惹,睡眠需求减少等等。而他的自伤自杀行为则可能和双相障碍中的抑郁发作有关。要知道,双相障碍最大的危险因素不仅仅是躁狂状态下的肇事肇祸,还有在抑郁发作期不容小觑的高自杀自伤风险。双相障碍的自杀风险至少是普通人群的15倍,实际上,在所有的自杀死亡中,双相障碍可能占到1/4(1)。
看到这些症状和数据,可能有人会想,既然双相障碍那么恐怖,梵高英年早逝似乎也没那么惋惜。如果他的毛病越来越重,不仅行为越来越乖张,可能连创作能力也会失去,早点离开倒让自己变成了一个传奇。
小编非常不认同这种想法,一篇来自美国精神病学杂志(the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新鲜出炉的研究可以给出证据。这项对精神病性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障碍等)的队列随访研究显示,虽然在20年的时间里这些精神障碍都有数次复发,但是双相障碍的衰退程度与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相比呈良性趋势;并且,心境障碍患者在各维度的恶化程度远不及精神分裂症,且局限于阴性症状(2)。
如果有时光机把小编传送到正在奥威尔麦田作画的梵高身边,作为精神科医生的小编肯定会打包带上心境稳定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并且大声告诉他:可爱的梵高!请再坚持一下!20年后你的画比高更、塞尚他们的画都值钱多啦!我给你的药可以治好你的病!
如果穿越的人是你,你会和画家说些什么呢?其实,不如先试着告诉身边或者以后你可能会碰到的双相障碍患者:当一次次从高处跌落,又一次次失控般到达顶峰,想必这种体验是极痛苦的。但是仍要心怀信念,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相信科学。而我们,绝对不会变成那电影中欺凌梵高的庸人。
Reference:
1.《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DSM-5》.
2.KotovR,etal.DecliningClinicalCourseofPsychoticDisordersOvertheTwoDecadesFollowingFirstHospitalization:EvidenceFromtheSuffolkCountyMentalHealthProject.AmJPsychiatry.,November,:11.doi:10./appi.ajp...
图片均源自网络
延伸阅读:
1、关于躁狂的具体表现: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2、不要轻信除根治疗①躁狂发作的病因复杂,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目前的医学治疗水平只能对症治疗,达不到对因治疗即除根治疗;②躁狂发作有各种发作形式,患者可有长时间表现正常的间歇期,不是从哪里获得了除根治疗;③实际上,我们日常有许多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对症治疗,不是除根治疗。不要因为疾病不能除根而惊慌失措;④慢性病,求治心切可以理解,但切忌有病乱投医,终止正规治疗。
3、正确认识精神科药物许多家属和患者认为精神科药物能把人吃傻了或会有一些严重不良反应,而不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造成延误治疗。实际上,疾病造成的损害远超过精神科药物,定期门诊治疗,进行药物调整,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正确认识精神疾病①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得病,无论是什么病。但是,得病是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选择不得病或得什么病,我们无法回避;②每一个人在遇到重大或严重的疾病时,自己和亲属都要经历几个心理阶段:吃惊、惊慌、不知所措;紧张害怕、否认;将信将疑、四处就医;内疚、自责及责备、遗憾及懊悔,伴随焦虑、抑郁、自卑、悲观;恐惧、害怕;最后,形成各种慢性适应、接受和面对;
③实际上,我们身体的各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疾病。心理或精神也是一样,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系统,同样也会出现问题,也会出现疾病,是回避不了的;
④遭遇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悲观,我们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疾病治疗的迅速发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绝大多数预后都挺好,治疗方式既不复杂也不难。即使一时难治,只要不放弃,患者、家属、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系统接受正规治疗,都会有好转,甚至达到治愈。
5、关于躁狂的危害躁狂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酒依赖、物质滥用、药物依赖发生率高。躁狂状态时,由于易激惹、冲动控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有可能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目投资,乱交友、乱性行为,伤人、毁物。因此,一旦确诊躁狂状态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小雨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