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1读者:刘琳只要心里有光,就不用害怕黑夜。
关于生活:成长的一部分就是你会不断地和熟悉的东西告别,和一些人告别,做一些以前不会做的事,爱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人,不做一些事心痒痒,做了又觉得自己傻,很久以后才明白,所谓的成长,就是越来越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也能更好的和孤单的自己,失落的自己,挫败的自己相处,并且接受它,然后面对它。无论将来会遇到谁,生活都是从遇到自己开始的。
关于友情:有些友情是不会被时间打败的妖孽,但即便如此我们都不再像从前一样能时刻陪伴时常联系。惟愿你过得好,像你照片一样好;愿你能顺利,像你当时憧憬的那般;愿有人陪你颠沛,像你一直等待的那样。来日相聚,再把当时的傻事儿回忆下酒。
关于梦想:总有些时刻你会不再相信了,可在心底你又会有所追寻,可你又还是豁出去努力。在每一个追寻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不可控,谁都不知道是天堂还是地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现在努力,跑不过时间就跑过昨天的自己。不惧怕黑夜,是因为心里有光。
关于爱:你会渐渐发现,“有话聊”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基本标准。这世上没有谁有义务去等谁,维系一份关系或者感情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儿。保持必要的关心,保持前行,为了相似的目标共同努力,两个人才能保持在同一个频率里。说话总是要解释半天,或者根本说不到一起去,多烦心,能聊得来真的太重要。先找到自己的频率,才能找到跟你频率相同的人。首先变成自己不讨厌的样子,再去遇到一个无需取悦的人。
一个人细腻、敏感甚至偶尔矫情完全没有什么不好,谁都有这种时候。心里能被感动是好事,只要在工作学习时能保持效率就好。人切忌不要太玻璃心:学会拒绝,不瞎操心,学会坚持,不因为别人一句话难受半天纠结自己;保持自我,不去迎合任何人,更不去指责别人的人生。
崛起与覆灭同在
2读者:于悦每一个企业家崛起的同时也在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深渊,在假期我读了《大败局Ⅰ》,《大败局Ⅱ》,了解到那么多的成功人士的起伏衰落。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大风险:政治,行业,管理决策。这两本书中每一个企业家的失败都源于这三个方面,看似简单却难以操作。
首先,是政治,每一个行业的起步都面临的问题就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是否让政府介入更多的管理,在中国公司成长路径上,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之密切让许多人都大吃一惊,这不仅是寻租牟利的问题,因为经济的改革,中国的商业绝不会进入“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状况,也由于密切度越来越高,更加快了企业败局的步伐,例如华晨,德隆,铁本,三九等等,无一不表现强烈的政商博弈气息。在这里,我不得不为华晨惋惜,在仰融不得已的情况下一次性划转辽宁省政府,所有债务亦一并划转,并不得不妥协的遵守“抓紧时间审计,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并且在三个月之后,无奈的被董事会解雇,就这样,他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他本应该在镁光灯下接受人们簇拥的人,而那时他却在大洋彼岸独自黯然神伤。虽然他也曾努力的证明自己,却再也回不到这个“自己”的公司,即使后期华晨即将衰败,在中国的汽车史上,仰融和他的华晨就像所有曾经盛开的“鲜花”和茂盛过的“青草”,微风已吹远,岁月更迭,世事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其次,是行业,每一个企业家最开始都是由产业做起,有保健品,如健力宝,三株,有电冰箱等家电,还有商场,房地产,股票等等,也有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跨越多种行业重新组建公司。在每一个企业家的发展过程中,都不仅仅限于一个行业,他们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一个品牌涉及多个行业,例如亚细亚,他的商场起初绝对是一流的,任何领导去郑州视察,都要到那里去参观,是当地人的骄傲,不仅仅规模大,服务态度绝对令人心服口服,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但不了解行情的情况下,由于极度的扩张,到别的省区开酒店,由商场到餐饮的过渡,他只注意到自己的品牌影响之大,并不知道餐饮最注重的质量如何,服务固然重要,但不是绝对因素,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王遂周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最后是管理决策,企业是由产品发家,却是由制度壮大,要想企业经久不衰,不仅是需要过硬的技术,更要有合理的制度,让每一道程序都能有条不紊的运行下去,而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程序—广告,大多数的企业家都下重金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品牌,因此就有了标王一说,买下黄金阶段的广告,同时借助媒体起到宣传作用,与此同时,迎来企业的最高峰,不久,就由于制度的问题以及企业家的野心不断暴增,企业就面临了一个重大失误,盲目扩张,缺乏管理,出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状况,例如三株,爱多,秦池等,无一不是在管理模式上出现了危机导致的破产,从而出现了败局。
两本书,十九个案例,其中失败的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知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虽然有些企业内部的管理我们读不懂,也理解不上去,但最基本的我们体会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制约因素,要想成功不简单,要想像李宁那样经久不衰,更难,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自己的经验,最更好的自己。
天才和傻子谁分得清
3读者:张昕我几乎想一口气看完这本书,但是我憋了半口气。因为我胆子小。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看完了,也释怀了。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讲述了一个作者为寻求自己内心问题的答案与很多精神病患者交流的故事。虽然很多文学技巧的应用显得真实性不高,但这也成为了这本书驻足文学界的重要条件,造就了读者阅读的高欲望。
作者是一个公司的项目经理,但从小就爱问个为什么,从前沉迷宗教、哲学、物理、心理学等,后期又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极度好奇。最终以和他们的访谈记录整理出版了这本书,然而读者的反馈却是大相径庭。有人觉得他是在寻找自己、探索世界,有人却觉得他在胡编乱造、混淆视听。而我赞成前一种观点,无论这种文章的真实性与否,即便是编造能到这种水平,也证明了个人能力。
小说由多个访谈组成,在各个访谈中,作者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倾听病患们的喜怒哀乐。谦卑是为了更好的让病患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想法,让我们了解他们眼中别样的世界。其中有人能看见外星人,有人钻研宗教和量子物理,有人是“萨满”,有人记得自己的前世今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女孩,天真美丽,虚看所有人都是与之性格相对应的动物,想象着看着满街动物在走是多么神奇的事情。然而所有事情并不都如此美好,精神病患者中最可怕和难控制的是狂躁症患者,他们发病和未发病时完全不同。小说中有一位男子,可以预知些什么事,但是却总是后知后觉。当他开始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白癜风的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