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好,精神却好双相情感障碍

案例分享

患者牟某,女性,27岁。

主诉:因“眠差9月”就诊。

现病史:9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入睡困难,上床很久才能勉强入睡,且容易醒。每晚平均能睡3~4小时,有时整晚都不能入睡;但白天精神仍然很好,能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甚至积极要求完成额外工作,精力旺盛,说话大声。但是一到晚上睡觉时,患者就感到心慌、烦躁,担心不能入睡;白天一想到睡觉的问题就心情不好,甚至害怕睡觉。这样的情况持续3个月后,医院就诊,先后接受规范的抗焦虑治疗以及促眠药治疗。治疗初期尚能一定程度改善入睡问题,但效果一般只能持续3~5天,而单纯使用促眠药则基本无效。患者仍描述“不能入睡”、“一直睁着眼睛”、“没有效果”、“一想到睡觉就烦躁”等。

由于规范治疗后效果仍欠佳,主治医师考虑调整治疗方向,考虑“双相情感障碍”非典型症状可能。

治疗过程:给予拉莫三嗪(75~mg/d)、百优解(氟西汀10mg/d)、奥氮平(2.5~10mg/d)“三联治疗”模式。

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睡眠良好,且情绪稳定;自述对初发病时的精力旺盛感觉“不可思议,正常时都没有那么好”、“我现在完全不担心睡觉了,是近1年来睡眠最好的时候,而且效果越来越好”。

治疗体会:与单纯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障碍中的睡眠症状相比较,该患者表现出以入睡困难为主的睡眠障碍,并呈现出以下特征:睡眠不好,但对患者并未造成精力下降、疲乏、各种躯体不适等抑制性症状;反之,却表现出精力旺盛。因此,患者上述睡眠障碍应解读为睡眠需求量减少,归为躁狂发作的症状之一。与此同时,患者HPT轴功能呈现不稳定的状态;按双相情感障碍“三联治疗”模式治疗后,PHT轴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治疗效果好且持续。因此,对以主诉为“睡眠不好”解读不能仍只局限于焦虑、抑郁或单纯睡眠问题,还需全面考察患者整体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并结合HPT、HPA轴等相关神经内分泌指标,考虑“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指既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一段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在1%左右,属于重要的精神专科疾病之一。“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界定是识别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认识躁狂综合征和抑郁综合征就是认识双相情感障碍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非典型症状

目前国内外精神疾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中只涉及疾病的发作期,未涉及疾病的前驱期,而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看,同时也从临床的实践看,双相情感障碍也不例外,理应有前驱期症状的存在。因此对这方面的问题达成共识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所提及的“非典型症状”主要包括4个方面:

01

前驱症状或“阈下症状”

前驱症状或阈下症状在此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双相情感障碍无论是抑郁综合征还是躁狂综合征的早期,即症状群还未发展到足够典型的时期,这种情况的识别有利于早期治疗;二是患者可能永远不会,至少是不确定会发展到具有典型症状群的时期,但其症状已经影响或部分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或正常生活,因此需要给予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医学干预的情况。

02

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症状

即抑郁综合征有的症状可提示双相情感障碍,这类症状的提出包括临床观察所积累的经验,也包括对某些研究结果的总结。在患者出现抑郁综合征而并未出现躁狂综合征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抑郁综合征某些症状的特征来提前认识双相情感障碍,无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临床中的准确诊治均有重要意义。

03

“异型症状”

所谓“异型症状”是本共识暂时采用的一个名词,如果不够确切表述,可以修正。在此所说的“异型症状”是指那些按常规既不能提示躁狂,也不能提示抑郁综合征的症状,但临床观察发现最终具有这类症状的部分患者可发展成为双相情感障碍。因此,对这类症状的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xgyy/1539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