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41期(总第44期)
你是否曾感到内心不安、心烦意乱,甚至憋气、心悸、出汗、手抖?这是焦虑,而当你面对这种情绪体验时,是否能积极应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阐述焦虑症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紧张和压力感,常表现为内心不安、心烦意乱,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对未来的不良预期感,可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焦虑分为焦虑反应和焦虑障碍:焦虑反应是面对潜在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产生的有一定原因、可理解的、适度的焦虑;焦虑障碍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焦虑因素,或刺激与反应不对称,出现严重或持续的焦虑。
焦虑障碍包括恐怖性焦虑障碍和焦虑症。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起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第二个高峰出现于45-54岁。儿童时期发生的惊恐障碍往往不易被发现,或表现出与教育相关的回避行为。它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伴随显著的社会功能损害。女性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4.8%,是男性的2-3倍。
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多为慢性病程,终生患病率约为4.1-6.6%,45-55岁年龄组比例最高,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
焦虑症是世界公认的一组高发疾病。我国调查显示:焦虑症在一般居民中的发病率为2%,女性多于男性,在文化程度低、收入低或家庭气氛不和睦者中更多见。
诊断焦虑症时,其焦虑症状应是原发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导致的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继发的焦虑,以及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均不诊断为焦虑症。
有何表现?
惊恐障碍:其发作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通常突然、强烈、反复出现,一般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其特点是:
1.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2.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3.发作时表现为强烈的恐惧、焦虑;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出汗、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头痛、头昏、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并常有对周围事物存在不真实感的现实解体、感到从自身外部观察自己的人格解体、濒死恐惧、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在发作间歇期,患者有预期焦虑,心有余悸、担心再发,而此时基本没有焦虑症状;部分患者对再次发作持续 广泛性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患者常常伴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其特点是:
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2.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或运动性不安,如搓手顿足、坐立不安、手指震颤。
高危因素有哪些?
目前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下被认为是发病的高危因素:
1.生理因素:杏仁核等脑部某些结构的病变被认为与焦虑症有关。
2.性格因素:具有易于感受到负面情绪和相信焦虑症状有害的心理倾向,则易引发惊恐发作。行为抑制、对于负面情绪敏感和伤害回避与广泛性焦虑障碍具有相关性。
3.遗传因素:父母若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或双向障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子女患焦虑障碍的可能性高。广泛性焦虑障碍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度约为32%。
4.环境因素:吸烟、生活中的压力源和童年经受创伤性事件等均是惊恐障碍的高危因素。童年经受灾难、父母过度保护等与广泛性焦虑障碍具有相关性。
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若怀疑患有焦虑症,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服药须遵医嘱。
2.健康教育
使患者明白疾病的性质,增进患者在治疗中的合作。在焦虑发作时对焦虑体验有正确的认识,避免进一步加重焦虑。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坚持正常生活工作。
怎样预防?
1.建立正确认识。对于负性生活事件、童年创伤性事件等,可通过心理干预等方式消除其负面影响。理性认识焦虑体验。不过高估计负性事件(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过分戏剧化或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
2.合理调节生活。控制生活、工作压力,遇到困难学会寻求帮助。培养1-2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
3.家人与朋友的关心。对于具有较高焦虑障碍危险的人群,其家人与朋友应当采取关心与帮助的态度,消除偏见与歧视,与他们共同应对焦虑症的威胁。
焦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但并非不可战胜。让我们增加了解,正确认识,科学干预,关爱焦虑症患者,帮助他们摆脱焦虑,轻松生活。
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