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值得收藏!
去年,是Monk诞辰一百周年,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大量的致敬演出。人们爱Monk,原因除了他天才的创造力和风格上的独树一帜之外,还有他孩童般对本真的坚持。在这里,汇总了Monk的23张经典专辑,并附上短评。望能从中体会或回味出Monk骨子里的荒诞不经,以及他对于爵士乐疆土来说,无可替代的开拓者地位。今天,是他岁诞辰日,在这里,我们祝他生日快乐!
引文:
TheloniousSphereMonk,是超然于他所处时代之外的音乐家。
Monk的超现实主义之处在于,他的想法就如一座架在多个岸上的桥一般,把爵士乐的多个年代,包括未来,串联在了一起。你可以从他的风格里听出早期的布鲁斯以及黑人灵歌,也能听出摇摆乐时代的HarlemStride;你除了可以听出如线条一般流畅的Bebop,还能感受到更加先锋的不和谐音响以及几何切割式的神奇节奏。南方烈日下的种植园和教堂里的圣咏、大都会女性的高跟鞋和身上精致的丝绒衣裳、叛逆的的Hipster们放肆的地下纵酒、毕加索式的立体主义荒诞......全都被Monk的音乐统摄在一起,发出多时空交错的异样光芒。时而拖沓,时而灵敏,不知所措,无所不为,这就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困惑的幻觉,它们由TheloniousMonk制造。
Monk的作曲能力无须赘述,他对爵士乐标准曲库的贡献,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句法,富有逻辑的乐曲结构,以及对超前的音乐模块或元素的大量使用;他的钢琴独奏风格怪诞俏皮,打破常规,促进了爵士乐在钢琴这个乐器上形成自己独立的语汇;再加上他诡异的装扮和呆萌的性格,一股强烈的个人魅力就好似浑然天成一般。
在Monk的音乐里,“时代感”三个字很好地被个人风格所包裹,或者说,淹没。他的音乐生涯跨越了二十余载,但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一个完整的Monk。聆听他的音乐时,我们可以不用在乎年代,因为那就只是Monk,他代表了他自己,一个永恒的爵士符号。
1.GeniusofModernMusic:Volume1
(,BlueNote)
2.GeniusofModernMusic:Volume2
(,BlueNote)
短评:Monk在BlueNoteRecords的录音合辑,被BlueNote再版了很多次。听这两张包含了不少Monk首发名曲的专辑,可以想象到当年,Monk的曲风给听众带来的“初次震撼”。要想了解Monk创作和演奏的标准曲,这两张专辑是最合适的选择。
3.TheloniousMonkTrio
(,Prestige)
短评:Monk的第一张Prestige录音,也被视为Monk的第一张正式的完整专辑,同样被再版了很多次。封面的超现实主义立体几何造型仿佛在向听众说明着什么。只能说,这张专辑给当时爵士乐坛带来的震撼是人们始料未及的。那是年,Bebop还未彻底转正的年代,而Monk先锋的voicings、节奏、触键和乐曲行进逻辑已经开始向听众展示全新的审美结构了。ArtBlakey与MaxRoach两位传奇鼓手携手组成了这张专辑的节奏组,而"BlueMonk"和"BemshaSwing"这两首脍炙人口的曲子也在这张专辑里首发。
4.TheUniqueTheloniousMonk
(,Riverside)
短评:TheloniousMonk与ArtBlakey以及OscarPettiford一起演绎早期标准曲。这个三重奏对经典采取颠覆性的“雕刻”式演奏,大量的留白和跳跃式句法在密集的鼓点下,形成了如雕塑的石材碎屑那细细碎碎落在头皮上的酥麻感,一场温柔的冰雹。Monk的弹奏就好似钻子、刻刀和抹刀,把一件写实或浪漫主义作品硬生生地给改成了中空的结构,你可以透过它看到现实世界曾经被遮挡的那一部分,而不会忽略作品本身固有的结构。Monk并没有穿越,他只是预言罢了。
5.BrilliantCorners
(,Riverside)
短评:Monk第一张在评论界赚得盆满钵满的高光专辑。专辑同名曲“BrilliantCorners”被认为是Monk最奇异也是最难的曲目之一,光录制就录了二十五次,差点把队友如SonnyRollins、ErnieHenry等逼到抓狂。而在日后,这首曲子被无数先锋音乐家奉为圭臬。Monk在作曲上的先锋程度可与当时的CharlesMingus媲美,而实际上Monk的整个艺术人格的确是先锋的。
6.TheloniousHimself
(,Riverside)
短评:一度被认为是Monk最好的“独奏专辑”,除了"MonksMood"外所有曲目均为Monk的钢琴独奏。尤其是该专辑中的"RoundMidnight",已经成为许多Monk粉眼里的最经典版本。
7.MonksMusic
(,Riverside)
短评:又一Monk的经典,七重奏的阵容,JohnColtrane、ArtBlakey、ColemanHawkins等明星悉数加盟。全曲第一首"AbideWithMe",是19世纪英国管风琴演奏家W.H.Monk的一首圣咏,完全由重奏乐队里的管乐演奏,充分体现了Monk的搞怪和俏皮。在第二首曲目"Well,YouNeednt"中的一个小亮点是,Monk在完成自己的第一段即兴独奏后叫道:"Coltrane!Coltrane!"以让其开始下一段独奏,这使得整个录音妙趣横生。到这个阶段,个人风格日趋成熟的Monk,独奏留白越来越多,触键也越发在灵巧与笨拙之间营造大量的反差。留白的概念,对当时MilesDavis个人风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8.TheloniousinAction
(,Riverside)
短评:本系列中第一张现场专辑,录制于纽约东区的FiveSpotCafe。在此之前,Monk由于他和BudPowell的那段众所周知的轶事,经历了6个月演出执照被警察吊销的困难期。JohnnyGriffin的萨克斯演奏是一大亮点,但主要还是优秀在整个四重奏的配合。听多了前几张专辑里ArtBlakey的爆裂鼓奏,尝试切换到RoyHayes,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要知道,在Monk的重奏乐队中,鼓的地位是很高的。重点推荐该专辑中的"Epistrophy",尤其是主题部分。
9.Misterioso
(,Riverside)
短评:又一张现场专辑,封面很吸引人,已成为经典,和意大利著名幻觉艺术画家基里科的作品"TheSeer"近似。本张是与上一张专辑的原班人马在同样时间地点录制的现场的另一张合辑,由于封面的设计更受当时知识分子和波西米亚群体的青睐。Monk的现场演奏和录音室演奏有较大的区别,这充分凸显了爵士乐的社群意义,以及大量有形无形的台上台下互动成分。"Misterioso"是Monk现场演奏生涯的一大里程碑,而由于在演奏过程中过于"Out"因而一度被观众诟病的JohnnyGriffin,在日后也得以被评论界成功平反,并被称为Monk的新艺术风格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10.TheTheloniousMonkOrchestraatTownHall
(,Riverside)
短评:作曲家HallOverton将Monk的作品编排成一个十重奏爵士管乐团形式,乐团中除了Monk外,还有老搭档CharlieRouse以及硬波普小号手DonaldByrd。这是Monk的作品第一次被管弦化,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年,在PhilharmonicHallconcert上,这支乐团进行了他们的第二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演出。
11.TheloniousAloneinSanFrancisco
(,Riverside)
短评:Monk的第三张独奏专辑,在旧金山的FugaziHall录制,但现场并没有观众,而最后的录音效果出奇的好。Monk一直坚持基于Swing节奏和stride奏法的Bebop独奏方式,这是他本人演奏的总体框架,一切个人特色以及音乐上的创新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不过历久弥新。一张值得收藏的专辑。
12.TheloniousMonkattheBlackhawk
(,Riverside)
短评:这一次的现场演出形式为六重奏,集结CharlieRouse与HaroldLand两位次中音萨克斯,以及小号手JoeGordon,而鼓的位置换成了BillyHiggins。整体效果十分饱满,维持了Monk的巅峰水准。
13.TheloniousMonkwithJohnColtrane
(,Riverside)
短评:这张年的专辑集结了过去的四年间Monk与Coltrane的合作曲目,这也是爵士历史上最伟大的合作之一。Monk的留白式脉动演奏与Coltrane密集连贯的音符互为补充,把整个乐队的演奏强度和充盈程度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段佳话。
14.MonksDream
(,Columbia)
短评:Monk的第一张Columbia专辑,而CharlieRouse也伴随着他一路走来。在录制这张专辑之前,Monk已有近四年没有进行任何在录音室的专辑录制,这次录音回归,取得了异常好的效果。Monk演奏的强度有所减弱,他开始倾向于带领乐队往较为轻柔流畅的方向发展,而他对自身固有风格的坚持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硬波普盛行的六十年代初,Monk依旧不慌不忙地,弹着他俏皮的intro,将自己的步伐适当地往波普爵士挪了一点,一种风格自信隐隐流露出来(建议聆听"Bye-Ya")。Monk的"ColumbiaQuartet"(由TheloniousMonk、CharlieRouse、贝斯手JohnOre和鼓手FrankieDunlop组成)也被认为是Monk最成功的长期四重奏。
15.Criss-Cross
(,Columbia)
短评:在录制"MonksDream"不久,Monk带着原班人马录制了"Criss-Cross"。这张专辑,标志着TheloniousMonk录音室生涯的第二春,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巅峰。在"Criss-Cross"中,成熟的,波普爵士的元素更多了,多调性的复杂旋律与和声频繁出现,而Monk的独奏也开始大量地使用复杂的调性转换与替代。(建议聆听"Criss-Cross"、"Eronel"、"Hackensack"、"TeaforTwo")事实上,Columbia时期的Monk主要致力于“旧曲翻新”这一工作,以全新的视角将他的旧曲目处理得焕然一新,这使得他同时赚取了评论界和广大听众的好评,并登上了年二月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了国际爵士乐界的超级明星。但在这之后,Monk的高产期也宣告结束了,他的狂躁症和抑郁症也时常间歇性交替发作。
16.MonkinTokyo
(,Columbia)
短评:无他,感受一下日本乐迷们的热情吧。Monk的首次亚洲之行应该让他十分满意,他也许并没有预料到,在大洋彼岸的一个亚洲国家他会受到如此礼遇。不知是有一点小紧张还是小兴奋,Monk在台上演奏的感觉有别于任何一次,很微妙。
17.BigBandandQuartetinConcert
(,Columbia)
短评:Monk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最成功的一次,乐团现场演出。演出在纽约林肯中心PhilharmonicHall举行,高规格的场地。这张专辑是“Monk式乐团”的巅峰之作,此后模仿和致敬的乐团和作品不计其数。
18.ItsMonksTime
()
短评:Monk在这张专辑里,继续用他怪异的独特和声和stride技法演绎经典与原创。重新开启录音室生涯后,他的情绪在这些年波动很大,而他的演奏也进入到了一个回潮的阶段——他开始回归光环背后的自我,从这时候Monk的独奏中,可以感受到更深更厚重的情感,那是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天才音乐家,内心的念叨和呢喃。
19.SoloMonk
(,Columbia)
短评:又一张经典的独奏专辑。许多人忘记不了那首简洁明快的"Dinah",那是Monk钢琴美学的另一面,它深深植根于早期的拉格泰姆与harlemstride。虽然那不是真实的以及最好的Monk,但那是最善良,纯真和充满童趣的Monk。整张专辑听到最后是可以使人潸然泪下的,Monk本像个孩子一样明媚,却有着天才的音乐思维与感受力,他的情绪,哪怕是最细微的一点点波动和变化,都能从他的独奏中感受到。那种感觉是震撼人心的,归根结底又是另一种悲剧性,凄婉,动人,美丽。(建议聆听:"ISurrender,Dear","SweetandLovely","Ruby,MyDear","ImConfessin","EverythinghappenstoMe","AskMeNow","TheseFoolishThings")人们爱Monk,Monk也深切地,含蓄地,爱着人们。
20.LiveattheItClub
(,Columbia)
21.LiveattheJazzWorkshop
(,Columbia)
短评:在"SoloMonk"之后,年冬天,Monk带领他的四重奏再次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并在洛杉矶的"ItClub"和旧金山的"JazzWorkshop"举办了两场具有很强总结性的演出,现场效果据相关人士回忆,十分出彩。
22.Straight,NoChaser
(,Columbia)
短评:阔别录音室三年,Monk与他的四重奏在年录制了他在Columbia的第六张专辑。专辑同名曲目"Straight,NoChaser"虽然曾被Monk在多张专辑中演绎过,但当年是通过MilesDavis在年发行的著名专辑"Milestones"而成名。Monk在这张专辑里倔强地为自己的作曲正名,从他的演奏里可以体会到那一股孩子般的不服气。那是他进入六十年代后,难得地尽情肆意挥洒自己的风格,而这个版本也理所应当成为经典。
23.Underground
(,Columbia)
短评:曾一度被评选为Monk最经典的专辑封面的"Underground",是Monk四重奏最后一次在录音师录制专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出现了许多Monk的新作,其中的"UglyBeauty"是Monk的唯一一首爵士华尔兹;同时,著名爵士歌手JoeHendrix出现在了"InWalkedBud"中,对旋律进行填词并演唱。
TheloniousMonk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之后他一直受到精神疾病的严重困扰,他脑部严重受损,甚至记不起他的儿子。年,他溘然而逝。年的纪录片《TheloniousMonk:Straight,NoChaser》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他的精神病史,以及他人生最后十五年的一些状况。
文/赵小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