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孩子时焦虑是大姨妈,一个月一次有了

早餐桌上最好不要出现元宵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46835.html

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小确幸很易获得,但是有没有感知它们的能力,是一个问题。当我们只顾着埋头向前,心理上被满满的精神焦虑填满,身体上被一些可以暂且放一放的事务缠绕时,感知小确幸的能力也便离我们而去了。

01

在我们的原创有声童话《摩多利的米可们》里,我最偏爱米可布瑞。他永远爱吃、爱睡,做事永远慢半拍,有时候甚至还会拖后腿。

“没用的东西!”

每次听到他的片段,后期制作焓小美总恨铁不成钢地哀叹一句。

以布瑞的性格,我相信即使他就在旁边听到,也不会怪她一句。“哦?这样哦……”他会摸摸后脑勺,呵呵一笑,从肚皮上的大号零食袋里拿出一根樱桃味的棒棒糖来,“你们要不要也吃一根?很好吃的哦!这是我最爱的口味呢!”别人说他没用这件事,他早就忘掉了。

●●●●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里倡导的,一定是布瑞这类生物。

这类生物前一天被上司骂到狗血淋头,同事们都觉得不辞职简直说不过去,第二天人家准时哼着小曲儿跟你Say早安;

被老婆每天碎碎念,嫌弃钱赚得太少、游戏玩得太多,照样一边嘻嘻笑着,帮老婆递杯水、捶捶背,嘴上应着“是呀,是呀”;

即使得了复发率极高的癌症,也不焦躁,而是大喝一声:“龟孙儿!看我把你赶跑!”实在赶不跑就索性和它做朋友,“那就一起享受人生好了。”

拥有钝感力的人,说白了,就是心更宽。

其实我们小时候都是这类人的。你看小婴儿,前一秒还哭得撕心裂肺,仿佛全世界都不能懂他们的悲伤,下一秒就一键切换到熟睡状态。

只是后来,慢慢心思细了,心眼多了,顾虑也一股脑儿地砸过来,能吃能睡、“钝感”十足的能力值就被挤压小了。

02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没做父母之前,其实都是那种心大的角儿。可自从有了孩子,好家伙,说纷纷患上了“焦虑狂躁症”也不为过。

我的闺蜜鹅小美,因为邻居家装修,前期噪音太大,不得不送孩子去老家过一段时间。原本我们还羡慕她终于可以和老公过一下久违的二人世界,可她满脑子都是:这段时间的陪伴缺失怎么破?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回来不认得妈妈了可怎么好?

那段时间,她过得比天天上班拼命、下班带娃还累。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总是念着,什么时候可以下班去买买衣服、看看电影。真有了时间反倒完全没了兴致,满脑子都是担心孩子,要早点跟孩子连线视频。

●●●●

我的损友陈小贱,最近简直要被老婆逼疯了。他家儿子还不到一岁,老婆已经感觉时不我待,幼儿园要定了呀!上普通班还是高级班?这是个问题!学区房要买了呀!买市区小户型还是大一点的老房子?你倒是决定啊!

“妈的老子现在卡上余额就两千块,小户大户都买不起啊!”

鹅小美、陈小贱在我们的身边不是少数,包括我自己,身上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焦灼,有些时段,甚至是他们的总和。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之前我只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钝感一点没关系。可是我的孩子,我不求她/她能跨越阶级、享有最好的环境,但总不能因为自己的决策不当或者不够上进,让她/他和身边的玩伴差距越来越大吧?

再洒脱的人,一旦有了孩子,也便有了软肋。

这个软肋让我们奋勇向前,不怕牺牲,也容易不小心怀疑人生、迷失自我。

03

拿我自己来说,我曾经有段时间觉得好累,每天即使工作没那么忙,下班回家的路上,也觉得整个人累到极点。头疼欲裂、没有食欲,只想倒在床上。倒在床上还没法安稳睡上一觉,抱着手机刷刷刷,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素材和灵感。

其实效率并没有很高,只是精神上的焦虑太多,脑子一直没有时间放空、舒缓的机会。总给自己一种压力很大、做了很多的感觉。

恶性循环。

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又不敢止步。因为之前一直遵从的“顺其自然”的人生观被我摒弃了,觉得唯有“奋斗不止”才是真理所在。

奋斗没错,但奋斗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赌博。用力过猛,说不定会赌上性命的呀!

在经历过持续一个月的感冒不见好,后来还发展到高烧超过40度,只能挂水缓解;已经很久不掉的头发又开始出现斑秃症状后,我终于给了自己一个标准,也就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知道自己跑偏了,必须要给焦虑或奋斗按一下暂停键——当我已经不具备一种能力,一种能感知到生活中的小确幸的能力的时候。

●●●●

人生要翻越的山丘一个又一个,而我们往往只盯着山头遥望,仿佛只有登顶那一刻,就会被巨大的幸福所笼罩,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值得。

可是李宗盛不是说过了吗?“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

垮了噻!

所以,相比较无法触手可及的大幸福,我更在意无处不在的小确幸。

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而言,发现镜子里的自己状态不错、看起来还很少女,是小确幸;吃了一块绵密软糯的甜点,入口的一瞬间,甜柔丝滑到浑身酥麻,是小确幸;雨天的下午,打开小台灯,靠在床头看几页好书,旁边躺着熟睡的孩子,是小确幸……

小确幸很易获得,但是有没有感知它们的能力,是一个问题。

当我们只顾着埋头向前,心理上被满满的精神焦虑填满,身体上被一些可以暂且放一放的事务缠绕时,感知小确幸的能力也便离我们而去了。

04

前文中提到的,不放心孩子离开自己一段时间的鹅小美,让自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两周。

孩子想妈妈是有的,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她在新环境里看到乡下的小猪、小鸭,看到许多未曾见过的田园风光,过得也是愉悦、新鲜的。

被老婆的焦虑传染的陈小贱,其实早有计划:他们中意的一家幼儿园已经在预约排队,即使不能入园,另外一家也还不错,一年多交一点学费也是可以上的;至于学区房,他家附近其实正在新建一所区属小学,虽说不是重点名校,质量也有一定保证;他们夫妻也在努力赚钱,在孩子小学前,换房也是PlanB。

●●●●

事情远没有我们焦虑的那样糟。

放宽心,那些你担心的,大都不会发生:不要因为杭州保姆纵火,就惶恐自己家保姆也会杀人;不要因为印尼海啸、九寨地震,就害怕去景区旅游;不要因为父母感情不好,就拒绝进入婚姻……

我们的孩子,只要给予了能给到的关爱和陪伴,只要我们没先把自己逼疯给孩子添堵,没上重点、少上一个兴趣班,他们照样会长成本该长成的样子。

很多事情,我们努力垫垫脚,就可以够到或解决的,没有问题。但当有些事只会给你带来焦虑,甚至严重到影响了健康和感知生活小确幸的能力,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倒是在添乱。

所以,钝感一点儿吧。做好手上该做的,也不忘给自己留抽一根烟、尝一小块甜点的时间。

岁月很长,不必慌张。

?

文/木小美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pdtj/209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