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都是些神经质其实两者之间没半毛钱关系

?提示:点击上方↑大众卫生报免费订阅本刊

  为啥一个苹果掉到牛顿头上就能砸出万有引力,到咱头上只能带来脑震荡?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天才为什么会成为天才”的问题始终怀有浓厚的好奇。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的想象力研究所主任、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在美国《大西洋月刊》官方网站发表题为《神经质天才的神话》的研究文章称:天才高超的创造力与高度神经质之间并没有半毛钱关系!考夫曼还根据研究开出了一张“天才的药方”。神经质与创造力紧密相连?   人们常把神经质和天才、创造力挂在一起。话说年的某个傍晚,一个30岁的男人和朋友在挪威奥斯陆峡湾散步。突然,他停步不前,浑身发抖。“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有一种震撼宇宙的喊声在穿越整个大自然。”他事后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想法——此人多半有病。果然,15年后,他就因为精神分裂症发作被送进了丹麦哥本哈根的一家疗养院,但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疯子”,他是世界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他把袭击他的恐怖幻象倾泻到画布上,创作出了史上最杰出的表现主义画作之一《呐喊》。

(爱德华·蒙克的画作《呐喊》。)

  据说,被苹果砸出灵感的牛顿,一生中的多数时候,也都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他时常陷入抑郁,反复纠结于过去的错误,并且狂暴易怒。在高大上的天才圈子里,具有这种神经质倾向的人物数不胜数。据记载,康德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狄更斯、海明威等人患有抑郁症……正因为如此,神经质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世人和学界诸多猜测。   传统观点认为,高度神经质的人更具有创造力——也就是说更有天才相。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神经质(又称神经过敏症)外在表现为焦虑、忧郁、敌对、紧张和孤立等,而高度神经质患者的想象力因那些心理活动而过于活跃,更倾向于“多虑”,更纠结于问题不放手,从而激发出创造力。相反,性格开朗、随遇而安的人不会对问题耿耿于怀,所以在解决问题方面,他们跟那些神经质的人相比必定处于劣势。新的“天才配方”跟神经质无关   然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考夫曼可不信上述传统理论。通过一系列认知和性格测试,他和同事对共计名参与者在视觉艺术、音乐、舞蹈、建筑设计、创意写作、发明、科学发现等10个创作成就相关领域进行评估论证后说:神经质和创新成就的平均相关性是零!   与此同时,一个可以可靠地预测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创新成就的性格特征浮出水面——面对经验的开放性。这种性格特征包含两个方面:经验开放性和智力。在智力当中,除了发散性思维、工作记忆等能力成分,还包括好奇心、驱动力等动力成分。   在与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的罗杰·比提合作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中,考夫曼发现,当参与者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时,投入工作的不仅有与想象力紧密相关的大脑网络,还有另外2个大脑网络在起作用:一个维系着专注的保持、组织想法和工作记忆,另一个则负责充分调动工作动力和集中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因此,如果列出一张“天才药方”,里面的药材应该是相当多元的。在牛顿疯癫地怀疑朋友背叛自己、梵高袭击挚友还切掉自己耳朵的背后,他们本身更有着积极建设型的想象力、专注力、创新动力、对新体验的高度开放性以及对长期目标的不懈坚持。   对他们来说,神经质在某种程度上更可以说是一种干扰,白白耽误事儿。饱受抑郁症、妄想症、狂躁症折磨的梵高就曾在一封信中遗憾地写道:“如果没有这该死的病,我该有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由此看来,如果不启动专注和动力,哪怕你在“死线”前夜对着空白的文档焦虑到干呕,恐怕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边泛起鱼肚白。说到底,这张“天才药方”已经给人指明了道路——脚踏实地去努力吧。(陈轶男/编译,颜青/整理)      我们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具有35年历史的老牌卫生健康类媒体,全国十佳卫生报。在纷繁的卫生健康保健市场,我们依托医疗、疾控、保健、营养、心理专家队伍,为您精选推荐权威、科学、实用的资讯,与您携手打造安全健康新生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pdtj/20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