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年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大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0岁左右首次发病,高发年龄为15~0岁;而抑郁症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5岁。有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年龄比抑郁症患者早约3年左右,而且5岁之前起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病程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程与抑郁症患者的病程相比,通常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其初次发作时程度往往较为短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初次发作的抑郁症状存在自限性。■复发次数
相对于抑郁症而言,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比较高。有研究显示,反复发作5次以上的患者,往往更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倾向。■生物节律性
比如晨重暮轻等特点,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更为显著。简单总结:抑郁症特点: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活动水平正常或减少,躯体主诉明显,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比较晚,时间长。双相情感障碍特点:有精神运动迟缓、内疚、情绪不稳定、睡眠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灌铅样肢体沉重感等非典型抑郁症状,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比较早,时间短。诊治双相情感障碍,识别躁狂症状是关键双相情感障碍还有一个与抑郁症完全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患者会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的症状,这是一种与抑郁完全相反的状态,但容易被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忽略,甚至不能被正确识别,也是造成双相情感障碍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之一。首先,在情绪层面上,患者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可能是小群体中的「开心果」。还有一些患者表现为易激惹、挑剔,因小事大发雷霆,不能听取反对意见。这种情况下,周围人往往比患者更早意识到异常。其次,在活动层面上,患者整体活动速度加快。一方面体现在认知水平上,例如反应速度极快,觉得自己「变聪明」了,甚至产生不切实际的计划。另一方面体现在行为水平上,例如爱好交际、盲目决策、乱花钱、冲动行为等。再次,在生理层面上,患者表现为睡眠少,精力足,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食欲、性欲的亢进。以文头的病例来说,患者以非典型抑郁症状起病,每次发作时间比较短,首次抑郁发作为自限性,起病年龄比较早,但初次询问病史时,由于患者早期存在的轻躁狂表现没有引起家属重视而被忽略,导致被误诊为「抑郁症」,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转为轻躁狂发作,最后才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综上所述,如果抑郁发作患者不能提供明确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但是具有以下特征:首次发病年龄早(5岁或更早起病)、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抑郁发作突然且发作次数在5次以上、心境不稳定、容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和体重增加等,临床医生需要考虑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尤其是当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甚至转为躁狂或轻躁狂时,采取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也许是更佳的选择。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COMMEND推荐阅读转发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