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
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几个人,脾气暴躁易怒,一点小事也能让他们大发雷霆,发起脾气来不管时间和场合,你也许会以为这只是性格问题,其实,这极有可能是“躁狂症”在作怪。
躁狂症是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
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躁狂症的病因
躁狂症的病因大体分为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三种。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容易发病。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
1、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2、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
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3、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
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行为轻率。
4、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躁狂症的治疗原则
①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
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改善治疗依从性;
③长期治疗,躁狂发作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
④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
生活中,人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躁狂是一种发病急促的病症,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及早的发现,及时的治疗。
治疗躁狂症的方法很多,但是很多治疗方法仅能治疗一时,却不能从根本上恢复正常生活,导致躁狂症很容易复发。另外,及早的发现躁狂症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更好的治疗躁狂症很重要。
01
药物治疗:
①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可以治疗和预防发作,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
②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躁狂状态首选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根基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另一种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
④心境稳定剂:常用的有碳酸锂和抗抽搐剂两类,抗抽搐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⑤抗精神病药: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⑥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安定等)。
02
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03
治疗疗程:
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采用综合治疗。
①急性治疗期:控制急性期兴奋。疗程:一般6-8周;
②巩固治疗期:巩固急性期治疗效果,防止症状波动。疗程:2-3月,药物剂量一般维持原剂量不变。
③维持治疗期: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减少非心境稳定剂剂量。
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
多次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维持治疗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
在停药期间如有复发迹象,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给予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期。发病年龄早,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躁狂症的家庭护理
①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
②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
③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
④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⑤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精神医学专家:李晓燕
李晓燕医疗部主任
医院精神科
专业擅长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失眠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神经症、焦虑症、躁狂症、自闭症、神经衰弱、强迫症、心理障碍、酒精依赖、癔症、戒酒、戒毒等。
专家简介
国家心理协会理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知名学者,曾多次医院、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失眠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神经症、焦虑症、戒酒、戒毒等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曾在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荣获辽宁省“优秀精神科医生”称号等多项殊荣。
如果你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请在下方留言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心静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