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是著名画家梵高的生日。梵高死后,由科学家推断,很有可能他最后是罹患了双相障碍,所以就把这一天作为世界双相障碍日。
今年“世界双相障碍日”首次来到中国,主题是“很高兴走近你”。
除了梵高,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被双相障碍所困。既有很多卓有建树、颇多成就的科学家,也有闻名遐迩的艺术家、文学家,还有众多政治家及商人。从《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到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从玛丽莲·梦露、费雯丽到丘吉尔、海明威……这些名人都是双相障碍患者,所以,有人称双相障碍为“天才病”。
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至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其中11%至19%自杀身亡。
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5~19岁最为高发。
双相障碍首发会以抑郁为主,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思维奔放、活动增多等症状。而抑郁发作时,会表现出持续的焦虑悲伤、思维缓慢、精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刘铁榜教授指出:“对双相障碍患者而言,一生当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刘铁榜教授对记者说,环顾周围,或审视自己内心,我们会发觉,人的情绪不会是一条直线,经常波动起伏,当波动和起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为我们所接受,不给我们带来痛苦,不给他人带来困惑,可以忍受和接受,这就是正常的。可是情绪波动超过一定限度,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标准,造成一定的破坏力,那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人出现了双相障碍。
“双相人生”引发高自杀率
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此外,双相障碍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与其他疾病共病率也非常高,如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重性精神类疾病。
双相障碍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患者首次发病到确诊为双相障碍的平均时间为10年,37%的双相障碍会被误诊为抑郁,误诊所导致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还会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加重病情。双相障碍与抑郁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无躁期的出现。此外,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多样,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双相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属于多基因遗传。
由于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误诊或漏诊会导致患者病情长期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恶化。此外,当躁狂发作比较轻而未引起周围人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湖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