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代表罗塞蒂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GabrielRossetti~)英国著名的拉斐尔前派画家。年5月12日生于伦敦,年4月9日卒于肯特郡的伯青顿。罗塞蒂天资非凡,喜诗爱画,他是意大利的爱国政治家之子。早年从师J.S.科特曼,后入皇家学院。曾和W.H.亨特、J.E.米莱斯一起创立拉斐尔前派。绘画题材多取自但丁和中世纪传奇文学,具有浪漫主义幻想特点。代表作为《玛利亚的少年时代》、《受胎告知》、《我的爱人》和《但丁之梦》等。晚年因患狂躁症而隐居。先拉斐尔派画家,有十四行诗集《生命殿堂》。
罗塞蒂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画家。他的艺术作品以诗人的想象力和坚实的写实技巧相結合,意境深邃,构思奇巧,給人以很深的印象。罗塞蒂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希腊神话,但不同于以往描绘神的作品,他既不是让神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也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把神世俗化,画家笔下的神仙有人的感情,但比人的感情更纤细,含着天真的喜悦或淡淡的忧郁。他喜用明亮的色彩,人物造型优雅。罗塞蒂几乎一生都沉缅于悲剧性的爱情旋涡中。他的全部绘画主题,都与爱情和妇女形象相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其妹妹克里斯蒂娜为模特,创作了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如年参加拉斐尔前派画展的第一幅作品《圣玛利亚的少女时代》(—年,藏伦敦泰特画廊),以及第二年展出的《受胎告知》(又称《艾斯·安茜拉·多米尼》,—年,藏伦敦泰特画廊)。《受胎告知》,72.4cm×41.9cm,布面油彩,-年
《受胎告知》是一幅典型的宗教题材作品,画面简洁端庄,以耀眼的白色为全画重心,以前来报信的天使拿持百合花象征天赐福音,以从开启的窗子中飞来的白鸽象征基督降生。整幅面气氛十分庄重,圣母虽脸色憔悴却举止优美。尽管作为超凡脱俗的宗教情节来展示,面画却没有宗教氛围,反而充满着人情味。在这里,罗塞蒂以赋予宗教题材象征性的细节和色彩,体现了拉斐尔前派的绘画理想。从罗塞蒂早期的绘画中,我们可感觉到他所固有的一种艺术个性,即他喜欢用油画描绘诗意。第二阶段,则以他的妻子希达尔为蓝本,抒写了他本人的爱情生活。这一时期的创作,他以理想中的女性形象——纤弱文静的气质、沉思梦幻的外表、缱绻倦怠的愁绪来表现。《我的爱人》,82.5×76.2cm,布面油彩,-年
《我的爱人》的题材选自《圣经》中《所罗门之歌》诗行“我的爱人是我的,我是她的”,像这样的圣经诗句,都暗指了肉体上吸引和愉悦。罗塞蒂的东方主义情结很明显地体现在中间人物所穿着的服饰上以及她那复杂的毛皮头巾上,都是秘鲁产的。画中人物都很有异国情调:前景中的黑人男孩描绘得很有感觉,右边的那个模特是吉普赛人。在进一步的种族暗示中,站在吉普赛人后面的是一个亚洲人。以“他者”为特征的种族类型,就像鲜花、织物、金属制品以及珠宝一样被陈列出来,给观众带来享受外来景观的愉悦。此作原本描叙的是一个新娘出嫁时,头戴美冠,集首饰装扮一身,被伴娘簇拥款款向前的喜庆场面。但在这幅作品里,罗塞蒂更多地表露出一种对亡妻的追忆,似乎记忆中婚礼上人与花相交映的场面历历在目,却无奈岁月无常人事变迁。
《维纳斯》,98.1×69.9cm,布面油彩,-年
《维纳斯》以诗一般的笔触和暗藏的凄凉,表现出一种抑郁的浪漫主义情调。维纳斯手捧苹果,持着金箭,代表着美丽和爱情,在背景暗红的玫瑰和前景妖骁的罂粟花的衬托下,她的眼中却仍有着一种淡淡的忧愁。这正贴切地反映出画家对亡妻的念念不忘和自己孤独寂寞的悲伤情结。《维纳斯》便是以妻子希达尔为模特绘制的。这是一幅完美的肖像式构图,维纳斯的头略略抬起,修长的颈项,有着一种优雅的情调,这是典型的罗塞蒂所创造的女性形象,恬静、文雅、秀丽,充满着幻想与迷惘的憧憬,有着超凡脱俗的品格。
《贝娅塔·贝娅特丽丝》,86.4×66cm,布面油彩,-年
但丁的《新生》记录了诗人对贝娅塔·贝娅特丽丝没有回报的爱,以及对贝娅特丽丝早逝后的悲悼。在这幅作品里,罗塞蒂以但丁和贝娅塔·贝娅特丽丝的爱情比拟他和希达尔的爱情,画中女子即罗塞蒂妻子。从她迷醉般仰头闭目的神情来看,她正在欣然接受死亡的降临。罗塞蒂通过象征的运用,再现了他对亡妻希达尔的一片深情。画上一只红鸽,嘴衔白色罂粟花,正飞入贝娅特丽丝的怀里。贝娅特丽丝双手交叠,以示对命运无常的坦然。背景处画了一个日晷仪,指着9字,记录了贝娅特丽丝死去的时辰,也是希达尔临死一天晚上的时辰。在贝娅特丽丝后面有两个形象:爱神与但丁。我们可以朦胧地看到背景里的佛罗伦萨城,一片金色的光芒映衬着佛罗伦萨的旧桥。这些象征与罗塞蒂中世纪化的作品《但丁之爱》很相似,但风格迥异。罗塞蒂对这幅作品作了如下解释:“她以突然死去进入天国,并坐在俯视全城的天国阳台的形式来体现。你们记得但丁是怎么描述她死后全城的凄切情景吗?所以我要把城市作为背景,外加上两个彼此投着敌意目光的但丁和爱神的形象。当那只传播死讯的鸟把那枝罂粟花投入贝娅特丽丝的手中时,这有多么不幸!但从她那对深锁的眼眉间看出,她已意识到有一个新世界,正如《新生》的结尾中写的:幸福的贝娅特丽丝,从此她将永远可以凝视着他的脸了。”60—80年代,正当罗塞蒂的艺术最成熟时期,爱妻希达尔的不幸去世给了他致命的创伤。在作品中,前期宝石般的色彩、明快的线条风格开始转向柔和的边线、模糊的形体,抒情意味减弱,人物节奏缓慢,表情渐显松散、空乏。《但丁之梦》,48.7×66.2cm,布面油彩,年
《但丁之梦》取材于但丁诗集《新生》中描叙梦境的一个场景。坐卧在床上的白衣少女是刚刚死去的贝娅特丽丝,一袭红衣的爱神引领着但丁来到贝娅特丽丝的卧榻前,并倾身为贝娅特丽丝献上最后一吻。面对爱人逝去,但丁显得茫然无力,一脸痛楚。但他只能透过爱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沧,以及在梦中与爱人作最后的诀别。而两位梦之少女,正在用永恒的布将贝娅特丽丝永远的覆盖上。代表灵魂的红鸽从旋梯外飞了进来,地板上铺满了红色罂粟花,由于罗塞蒂的妻子死于鸦片,所以罗塞蒂一直把它作为死亡的象征。
《白日梦》,×93cm,布面油彩,年
《白日梦》的构图和背景极为考究,把人物委身于一个树丛中,只能通过树木枝丫间的空隙隐约看到云雾飘渺的远方,从而使人物与外界相对隔绝开来,而飘渺的云雾与“白日梦”的氛围相合,为作品主题营造了十分巧妙的背景。从人物的神情上看,我们似乎可以感受画家的内心矛盾:没有欢乐,只有怀恋与惆怅。女子浓密的鬈发,修长的脖子,厚而富于性感的嘴唇,神情是那样感伤。右手无力地挽住树枝,左手搭在膝间的书本上,掌心一枝摘下的海棠,象征着青春即将枯萎。画面光线和色彩运用也很成功,闪着光亮的衣服与四周树叶上的光泽相呼应,融为一体。相近的色调,使人物与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好的配合了画中女子神游千里的精神状态,将“白日梦”的深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时期也即第三个阶段,他创作了一系列带有个人感伤情调的妇女肖像,情绪颓废,象征色彩浓重,内涵艰深而流于晦涩。进入80年代,罗塞蒂的艺术出现衰落现象,他已经完全背叛了拉斐尔前派原来的宗旨,他这时所画的人物脸型几乎雷同——浓浓的乌发、修长的脖子、两片诱惑性的厚唇,显示出一种病态或醉态的忧郁、颓废之美,这是罗塞蒂油画艺术的通病,也是艺术家郁郁寡欢、自我沉沦的结果,已完全是他个人的心灵写照了。文=优坊网
------中国新古典油画------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