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族小心公交狂躁症

公交狂躁症(publictransportrage),是公共交通上的乘客因偶然的弱小刺激爆发的狂躁情绪,它是一种社会心理问题。

西装革履的帅小伙在地铁里因为被挤了一下与人大打出手,白衣飘飘的淑女在公交车上因抢座而与人恶语相向。其实,这都是惹上了“公交狂躁症”!

心理专家表示,对于赶着上班的人们来说,交通拥堵、赶时间等因素都容易导致情绪比较焦躁,一旦发生拥挤碰撞等就自然找到了一个“爆发点”,导致情绪失控。

乘公交的时候为什么容易“狂躁”?“这些人在生活中往往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他们暂时把这些问题‘打包’扔在一边。

平时不会有任何反应,一旦遇到刺激就会爆发出来。”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负面情绪也缺少合理的发泄渠道。

当一些负面情绪没有发泄途径时,又恰好赶上被其他乘客撞一下、被公交车晃一下,便成了“导火索”,就会发生与其他乘客或司机争吵的现象。

“实际上他们都缺少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烦心事儿,有些人会有效化解,有些人则不会。”

●●●●●

公交狂躁症具有传染性

公交狂躁症,常常具有普遍性、常见性和易发性,“病发”时威力凶猛,没有任何预兆,病去后“病人”常常羞愧难当,后悔莫及,但是下次病情仍然可能随时被激发。

而且“病情”还会随着人多嘈杂迅速升温,打击面很广,许多看似与“病人”无关的人常无辜中枪,口若悬河打电话者,滔滔不绝侃家常者最多。发病时间常常是闷热的夏天和晚高峰时间段。

最可怕的是,这种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负能量很快传递到公交车里其他人身上,本来满脸疲惫的人瞬间变得很好斗。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公交狂躁症越来越常见且能传染,还与两大心理效应分不开:

一是榜样示范作用。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上的“强化”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某些人在看到别人在公共场合的反应后,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

二是观众效应。公交车是一个公共场合,有很多的人在里面,由于他人的存在会使人的心理发生微妙的变化。当发生积极性的变化时,心理学上称为社会促进效应,很多在有人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比较好,就是这样一种效应。

发生消极性的变化时,称为社会干扰效应,“人来疯”类的人,越是人多,行为表现越是离谱。

●●●●●

如何应对公交狂躁症?

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让自己不舒服不顺心的事情时,情绪变坏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关键要是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的心理经常处于平衡状态,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对此,郑家雯还给出了以下建议:

1、客观环境上,避免高峰期出行,尽量选择舒适的乘车环境;

2、自身舒适度上,选择宽松休闲的服装,以透气排汗为佳;

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4、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一些理解和体谅等。









































白癜风前期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pdtj/150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