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给爸爸做按摩,他就跟我聊天。“小林,我觉得你妹夫这人挺窝囊的,这一辈子没什么出息,你看我的儿子,干什么像什么。”你看,这对我不就是考题吗?要搁过去,我肯定说:“是,您的儿子能错得了吗?伟东他就这样,人和人不一样,对不对?一种米养一百种人。”
我就会觉得沾沾自喜,因为爸爸欣赏自己,贬低别人,咱这种虚荣心也好,嫉妒傲慢也好,就得到满足了。现在父亲这样直接地说妹夫,能这么说人家吗?你得应答。你不回家就碰不到这种对话,我这一想,这又是考验。
我说:“爸,咱们这个妹夫,人家可是部长的儿子。”
“对啊,他爸是部长级干部。”
“人家结了婚就到咱们家来了,是不是?”
“对啊。”
“人家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一天都没伺候,到咱们家来就伺候您和妈妈。爸爸,这可了不得。结婚二十多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孝敬您二老。医院的时候,要化验大便,干的已经掉到马桶里头了。人家妹夫用手把那干的捞出来,给放到化验大便的盒里头,您知道不知道?您儿子做不到。您看伟东,人家是女婿,做到了。哪次住院是儿子陪您去的?哪次住院不是伟东给您拿的住院证,给您领的药?一守给您守一宿,怎么着,您打着灯笼到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女婿?”
我说:“再一个,您觉得他对您女儿怎么样?他们二十多年的夫妻,没离婚、没有婚外情,本本分分、老实巴交,从大学同学一直到今天。人家是高干子弟,伺候您一辈子,对您屎尿不分,对您女儿这么爱……行了,爸,该知足了!”
“你要不这么说,我真觉得这伟东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你要这么说,我觉得他挺伟大的。”
我说:“爸,是啊,您儿子得向人家学习,咱们都得向人家学习。您当女婿,您照顾过我姥姥、姥爷吗?您一天都没照顾过。伟东照顾您二十多年了,您高兴了人家陪着您,您不高兴人家得忍着。吃饭在您旁边,您爱吃什么饭,爱吃什么菜,多软、多硬,什么温度,比您儿子清楚。我这才照顾您几个月,人家呢,小三十年了。咱们得知恩报恩。”
我妹妹后来跟我说:“哥,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爸最近见了伟东就笑,有点儿什么好东西就给伟东,老说谢谢伟东,说你到了我们家老帮助我们什么的。爸爸这不是神经病吧?”
我说:“那怎么是神经病呢?这是老头子觉悟了,看到别人的好了。”
爸爸后来对我说:“你帮着分析伟东那三条看得又准、说得又清楚,伟东在咱们家贡献太大了,比儿子还重要。”
我说:“那是。您那时候做完手术有老年狂躁症,您说人家伟东,跟人家拉脸,人家二话都没有。人家是女婿,女婿是客人,您哪能那么对待人家?人家还任劳任怨。爸,那就是菩萨,您知足吧!您女儿有福,还不为您女儿高兴吗?您看人家两口子,从大学毕业结婚,到现在五十多岁了,兢兢业业对孩子,儿子培养出来了。您看人家对你们二老,在家里跟你们一块生活,柴米油盐,事无巨细,人家什么都得操心,您怎么没有看到人家的辛苦?……”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会感恩是福薄的表现,那么爸爸不会感恩,看不到妹夫对他的恩情,是不是福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按照《了凡四训》上说,“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那父亲今天说这话是错的,他看不到女婿对他的恩情。怎么叫“盖父母之愆”?不是和稀泥。“盖父母之愆”是要把这个道理给他讲清楚,让他知道他错在什么地方,让他觉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父亲这么说了,他是扮演了一个反面教员,提醒你要知恩,任何众生跟你都有恩情。你看爸爸说这话,忘了恩了,是在给我提醒,我身边有没有对我有恩情的人让我给忘了。如果说爸爸说了这些话,你认真地学习、认真地领会,把你所忘掉的那些恩人捡起来,爸爸这些话就修了大功德,对不对?他老人家是在教育你。爸爸这次示现,提高了你的境界,在你的菩提路上给了你动力,那爸爸这个示现,这个错误的说法,是不是功德,是不是善因?是。你要把你父母的任何错误都变成激励你进步、提高你觉悟、意识到自身存在问题的动力,那父母的愆就不是愆,而是真实的功德。因为他的教育起到作用了,你知道你哪点做得不好,你知道你哪点有缺陷。
所以,《了凡四训》说“盖父母之愆”,不是说父母有错误,你替他们掩盖、和稀泥。像爸爸妈妈所示现的这个愆,你要能把道理给他们讲清楚、说明白,让他们改变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想法。
孟子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稀里糊涂,能把别人说明白吗?自己明白了,把别人也说明白。别人明白了,别人进步了,你通过他们这个示现,也明白了什么不能做。我们怎么“盖父母之愆”?你把他的错误观点纠正了,他们不造恶业。你呢?通过这个反面的东西,你觉悟了,不能这么走。爸爸妈妈进步了,你也受了教育。自度就是度他,度他就是自度。
把此文章分享给你最好的朋友哦,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
传播正能量,拥有正思维,正能量!
由衷的感谢您的石家庄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