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
虫眼看世界
曾经的世界好基友,“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在对我国关系上,忽温和忽狂躁,有种患上了间歇性躁狂症的感觉。越南与中国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也有过年那场打了一个月、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的自卫反击战(其实对中国来讲绝对是胜利了,至少是打击了苏、越的气焰,同时也转移了刚开始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内激化的矛盾),越南为什么会患上这种“间歇性躁狂症”?
先来了解一下越南。这个国家可以形象的描述为“一条扁担两个米箩”,一条扁担是长山山脉,两个米萝是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之所以称之为米箩,是因为越南这两个三角洲盛产水稻。由于长山山脉细长,交通不便,导致南越和北越沟通不利,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政治倾向都有很大差别,中越关系时好时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理空间造成的。
先扯点闲篇。有时,对地理和历史的不了解,往往会让我们对某地某事有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越南,我们粗浅的地理知识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南越纬度低,气温高,人们会感到热的很难受,北越纬度要高10多度,可能要舒服一些。其实不然,南越中午虽然在太阳下会出现局部较高的气温,但持续时间不长,因为南越高温的时候正处在雨季,只要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对流雨对城市进行降温,它的热多数是基于太阳的直射而造成的一种高温现象,只要你不在太阳直射下“日光浴”,你就不会感觉到很热,树荫下,你还会感觉到阵阵凉风。而北越降水相对较少,闷热,坐在公园的树荫下也会感受到热气扑面而来。
在我们印象中,南越人们曾生活在万恶的法国殖民统治下和更万恶的美帝腐蚀下,应该全民狡诈,其实不然,南越人比较厚道,生活悠闲,做生意的信用度比较高,和北越不一样的是,南越人欠你钱没能力还时,他可以砸锅卖铁拿钱还你,至于北越,那就呵呵了,跟我们山水相连,竟然没有被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你说他们咋也不学点我们的价值观……哦,说正题说正题:
在政治上,由于南北越地理上相隔甚远,交通沟通不畅,大国之间就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培植势力,进行博弈,使得南北越形成了两大派别:南越亲美派和北越亲华派。这里的历史渊源我们就不展开讲了。近几年,我们看到越南在我国南海问题上态度经常反复,其实就是两大派别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往,美国支持的总理阮晋勇势力大,对中国南海问题态度就强硬,年,亲华派的阮富仲当选越共总书记,闹腾的不太欢了,但并不是不闹,其实无论亲华还是亲美,他们都是想在大国之间谋求本国利益,毕竟他们当年自称是除了美国、苏联之外的“世界小三”,大国梦,在他们那里也是一直没有中断,想想也是,我们的九段线划到了他们的门口,出门就被喝回去,他们如何实现大国梦?不闹才怪。所以,我们从地理的视角看,我们与越南的关系不会顺风顺水的,无论他们谁上台,我们都不能抱有天真的幻想,除非我们强大到美国那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