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新女性”逐渐经济独立后,开始被带入“田园女权”的误区。年轻时坑父母,年老了坑自己。
年轻时追求“自由”、“真爱”、“舒适”、“无忧无虑”,让一部分女性对婚姻和生育嗤之以鼻。满不在乎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深受这种思想伤害的往往是自己。选择晚婚晚育确实是个人自由,但是如果打着“不生是我的权利,没人管的着”的心态生活下去,结局不会太乐观。不婚不育可能面临着的遗憾
来看看前人之鉴,这是一位53岁不婚不育的女性匿名在知乎上的帖子:(蓝色字体为“平常先生”的注解)
“我53岁了,可能是回答者中年龄最大的,作为一名公司的主管级人物,不算很高也不算低,一直保持在深圳的平均工资之上。不喜欢小孩,对婚姻也很恐惧,所以我就选择不婚不育。主要是向往自由,还有就是性冷淡。(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情,都是可以换着方式去接受。不喜欢的和喜欢的,也许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产生逆转。尝试理解和换位,大概原本执拗的事情也可以变通着看,最后与当初的自己和解。)由于我的性格比较强势,我的父母都不敢说我,因为总要吵架。但是他们还是留有遗憾,虽然后来他们没逼我了,但是带着遗憾走了。有生之年都没看到女儿出嫁,自己抱不到外孙。哥哥小时候就被人偷走了,至今下落不明。自从他们走后,我迷茫,空虚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我这么多年这么坚持是“对”还是“错”?我为什么不尝试去找个好男人?生一个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和活力。至少,我现在还有家人,我到七十多,八十多时,还有家人。(受制于年轻时的认知局限,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过往,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也许就不会一条路走到黑,换一条路也会有风景。)我没选择那样做的结果就是,我现在没有家人了,没有家人了,没有家人了,没有家人了,没有家人了,这种深深的孤独感,不知道你们懂吗?年轻时我是很独立的,自己敢跟老乡来深圳闯,对家人没什么依赖,孤独也只是一时的,习惯在这个城市了,也就习惯了,因为那时候老家还有父母亲,每年还有期待能回家。奇怪的是,到现在这种刚来深圳的孤独感又接踵而来,迟迟不走,因为没有亲情帮我驱散了,回不了家了。原来我这么多年不结婚的底气不是我独立,我坚强,而是我的家人在。我父母在,是他们给我不婚的底气。(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但是活着总要为自己的社会关系妥协掉一些个人的棱角,毕竟人活着一定要维系亲朋好友的情感,这是生命的真谛之一,否则活着就失去了部分美好。)有些人说没有孩子就可以自由自在,可以想去哪里旅游就去旅游?但是有几个人是真的喜欢旅游?愿意一直旅游过的?那些整天以为旅游那么好的人,就是因为工作累了,压力大,旅游只是个放松的,我去过很多地方,甚至旅游腻了,已经累了,好想回家,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家了。现在更不敢旅游了,感觉在流浪一样。避免了年轻时“失去自由”,中老年的时候就会付出代价,要么自由,要么孤独,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两全其美。在空间晒旅游照的时候,还会得到亲戚朋友的羡慕,说像我这么自由就好了,他们要带小孩,或者有的快要带孙子了。但他们也说过,真的换我以前那种生活,他们也不愿意。他们还是觉得家人最重要。没有家人的家,不算家,就是个居所,即使这房子是你的。有些人比较幸运,可能到50岁,60岁父母还在,但是到了那个时候,父母也差不多80岁,90岁,离开也不远了。迟早会面临我现在这一天。(关乎到重大的人生决定,如生老病死之事,不妨多听取亲朋好友的负面意见,因为那都是大家曾经掉过的坑。可以义无反顾去就范,但是知道掉进去的结果是什么,也能评估自己的承受力是否够强大。)心情不好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找朋友出去玩,因为是在城市里。聚会也不方便,都是要工作,要么他们工作忙,要么我没空,要么她们没空,他们带孩子,要陪老公,要么有其他朋友约,时间经常对不上,总觉得现在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不愁养老,毕竟有存款,以后也有社保有退休金,也愁养老,怕通货膨胀,怕以后社保养老金耗尽了,钱又不敢乱花。说一个人想花就花的,想得太美好,到了我这样的年龄,无儿无女的,更不敢花钱了。那些敢乱花钱,要么家里真的很有矿,要么就是傻。反正我到了现在这种年龄、这种收入,又不敢乱花钱了。又不敢乱投资,怕什么都没了,以前投P2P亏了20多万。通货膨胀就通货膨胀吧,存在银行比什么投资都要靠谱。(世间哪有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只不过是彼此妥协和适应,获得一个在一起比较舒适的常态。自私的人讨厌婚姻,是因为不愿意牺牲掉一些自我,为此将平添很多孤独的烦恼。)08年以前就存了40多万给自己养老,那时候很天真以为够了,在那时候相当于现在的多万,但是通货膨胀太厉害了,现在的40万只够我花6年。现在存的钱不知道10年后,20年后还能不能经花。曾经生病过,钱是不愁,有保险、有存款。以前老妈还在的时候会来照顾我,现在她也不在了,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曾经得了子宫瘤做手术,都不知道要叫谁来,最后没办法只能叫我堂妹来帮忙照顾我,但她明显不是那么乐意,毕竟我没养过她,她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当然也有叫护工,但是有些事不是叫护工就行了。(婚姻最好不将就,但是婚姻的本质确实是两个人搀扶到老。以其老了和另一些陌生老人在养老院生活,为什么不早早的物色一个不那么讨厌的人在一起,至少几十年夫妻下来,知根知底的彼此照顾,也是不错的选择。)老了,各种疾病明显多了,这种不大的手术,我还能自己签名,以后自己不能签名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也怕自己突然就老年痴呆了,自己就任人摆布了。真希望他们不要折磨我,就给我个痛快,我也可以捐献。我发觉自己竟然是喜欢小孩的,朋友的孙子,亲戚的小孩,我都要求他们带出来我带带,那种母爱的本能这个时候才爆发出来,可能我就是那种不疼儿子女儿但会疼孙子的奶奶吧。我的朋友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感觉她看出我的孤独,可能私底下会可怜我了,这时候,年轻时因为不喜欢小孩而不结婚显得那么可笑了。以前觉得自己思想独立,不想搞那套养儿防老,现在才觉得那些说养儿防老真的只是为了有人养老吗?不一定,也许有的只是在有生之年想给自己留个家人在,有家人在就有动力,就有希望。(年轻的好处是可以重来,婚姻也是相同的,看见了那么多人的不幸,只是人不幸,而不是婚姻不幸。尝试找对人,才会有对的婚姻。而不是对婚姻弃权。弃权的后果就是,放弃了人伦快乐,放弃了作为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快乐。)看过养老院,贵的养老院我活不到80岁,就交不起费了,还没算上通货膨胀,费用上升等因素。一般的养老院就没那么好,大部分暮气沉沉,没有活力,他们好像只剩一个目的了,就是等死,我看到都怕。真不想去那里度过余生。家里现在很安静,安静到可怕,只有狗声,没有人语,回去没有宵夜吃了,没有糖水吃了,以前父母在的时候,还会说说话,现在静得可怕。只能每天加班,回去就睡。听到邻居传来孩子的笑声,感觉又孤独了几分。家里有狗,这是我唯一的寄托了,但是我现在真想弃养,不是我狠心,因为再过两年,她就十岁了,就要走了,到时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以后也不想养狗了。(年轻气盛时,总会以为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至少不被世界改变。其实人无完人,改变是终身的,不断地调整自我,包容世界,宽容面对生命各阶段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才会回收到幸福、快乐和各种美好的回忆。)好久没吃到家里做的饭了,以前总想加班多赚点钱,叫个外卖,跟同事出去吃,父母想做好饭等我回去,总是不回去吃。现在更不想做饭了,没有温度的饭,跟吃外卖有什么区别。总是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过年最可怕,亲戚叫我一起过年,但是去了第一次就不想去了,徒留对比,只能出去旅游逃避,或者说出去流浪过年。30岁到40岁期间是幸福大于痛苦,因为收入高,又还年轻,到处游玩显得很美好,同龄人结婚的生了小孩的都羡慕我。但到了40岁以上,父母更老了,我也老了,自己竞争不过年轻人,压力也不敢跟他们说,痛苦开始大于幸福。越来越孤独,越痛苦,但我还是不能告诉我的朋友,怕他们笑话,怕他们可怜,只能一直装作我很潇洒,我很自由。没人可以倾述,只能找一个共同朋友不多的朋友倾述。(总有人说,生命有无限可能。但是千百年来,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大部分人的经历相识,当无视前人的经验教训,便会让自己陷入更多无助之中。可以咬着牙说,一切都好。但是咬牙本身就是在承受。)父母逝去前我是个独立的女强人,也不依赖他们,一直以为他们离不开我,但是现在我才知道,无儿无女的我是离不开他们。他们生前,我的生活一片阳光,要什么小孩、要结什么婚!我才知道,我不结婚的底气是因为他们还在。他们还在我身边,却差点忘记,他们也有走的一天,他们走后我将面临着百年孤独。父母逝去之后更是无尽的痛苦,因为没有家人了,只有亲戚,但是亲戚终究是亲戚。我一直以为我六十多的时候,才会面临这种境地,想不到提前来临了。每天我到家,年轻的时候独闯深圳一个人住我都没怕过,因为那时候知道老家还有父亲老母亲。(总以为父母是过去式,当真的过去时,父母所积累的一切,父母所给予的爱,多少人承接住了?父母期盼的婚姻,多数是希望有人能继续给予相同的爱,因为他们先于女儿离开人世,女婿还可以继续给予女儿这份爱。)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同龄人都不会、不敢选择我这条路了,因为他们早就预见了我现在的痛苦,宁愿年轻多牺牲点自由,多点痛苦,也不要老年时一个家人都没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或者习惯使然。不管选哪条路都会后悔,结婚了生小孩,年轻的时候后悔;不婚不育,老年的时候后悔。总会付出自己选择的代价,知乎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丁克族现在也还没有我这么老,我也不想误导年轻人,让你们以为不婚不育丁克就是各种自由,各种好,各种潇洒,我只会骗我朋友,不想骗你们。美好是有的,其实还有遗憾和痛苦,但我也相信你们不会那么傻就以为只有幸福。跟我情况差不多的,比我没钱的还更惨点,比我有钱的会稍好一点。(选择不寻常的人生,必定要有不寻常的能力和承受为此带来的伤痛,否则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前人的路走进婚姻稳妥地过一生,因为那才是大概率的完满人生。)晚年尤其是独生子女的,都会像我一样,天道轮回,父母都会老了,你们可能会比较幸运,父母亲能到80岁,90岁。你们六十多的时候,才会尝试我现在的痛苦。但是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我面临的打击会更大。一直以为我很坚强,现在觉得我我哥哥在就好了,至少有个家人,但是没用,也不想找了,没感情的哥哥要来没什么用。有些事情已经回不去了,我已没有奋斗的动力,为自己,为自己什么?为了活下去吗?追求自由吗?自由的代价就是无尽的痛苦,提前结束自己的家庭,变成孤家寡人。如果正常家庭,这一天,一辈子都可能不会到来。要么有孩子,要么有老夫老妻。现在一直在想找回我哥,但是没有感情,感觉找回来也没用,没有父母在,我们的感情能重新培养起来吗?那就当他不在人世了。跟一直有个哥的感觉不一样。(再富有、再有能力的人,在生命的末端都需要被照顾,人生无常,谁也无法知道什么时候进入悲惨的末端,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能完成善终这件事。孤身一人,何以善终?给钱不一定有人好好伺候你。)羡慕来羡慕去,无非是围城内的我想出去,围城外的你们想进来罢了。都觉得对面更好。现在有工作还好,就像加班狂一样,能尽量晚点回家就晚点回家,前年回家还有糖水喝,现在没有了,退休后可能会领养个亲戚的小孩,他们暑假的时候帮忙带下,叫他们过来完,在深圳补课也行。现在领养个小孩不现实,第一,我没时间看着她,照顾她,说真的,我趁着还能工作,得多赚点钱。钱现在对我来说很重要,也正是工作缓解了我的情绪。(事已至此,如果能够补救,再好不过了。如果已经没有办法,那就只能延长自己健康的状态,不过早衰老。)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喜欢孩子起来了,也不知道我真的生过小孩的话会不会就会喜欢上了?就像现在一样,可能感受到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吧,到老的时候才觉得孩子的可爱,现在经常要我堂妹的孙子过来玩,买很多东西给他希望以后退休帮忙带大她一个孙子或者孙女吧,或许就没那么孤寂了。也不求什么,也不会让她养老,就希望他们能记得我的好,以后都能多来看我。一直只看知乎,不回答,有点意外,怎么突然就火了,这几天本来寂静的知乎就变得如此不平静了。谢谢年轻人的建议了,其实我也是看了很多不想结婚的女生的一些回答,催婚跟父母吵,加上身边的一些事的影响,突然深有感触,就写下了这个回答。说实话我也没那么悲观,毕竟现在还有工作,只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在深圳打拼30多年了,竟然又回来了,一切就像回到几十年前刚到深圳的迷茫孤独无助。我不缺少朋友,只是没了家。(当初的选择,变成了遗憾时,对错已经不重要了,那些还未经历或即将经历的人,继续坚持自我的时候,也不妨看看别人的故事,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领悟。)主要想说,要么有伴侣,要么孩子,不要什么都不要,你现在有底气只是你家人在,还有就是好好陪家人,工作、朋友重要,家人更重要,我现在觉得,陪他们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以前没条件接到身边照顾,现在有条件接到身边了,没享多长时间幸福,他们却走了。那些催婚的,也请好好理解父母,不要像我以前一样不懂事,跟他们吵,冷战,好好坐下来谈,不要伤他们的心,他们也是为你好。他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或者说出大道理你们也不听,就像青春年少的懵懂,不要像青春期一样叛逆伤了父母的心,长大才做了父母才后悔少年时的冲动。(结不结婚、离不离婚,对于女性是可以选择的,不是必选项。但是生孩子的问题,可以考虑的时间并不长。过了四十岁变成高龄产妇,不仅孩子的健康受影响,自己的性命都会因为生产的不确定性而徒增危险。)”生不生孩子,对于女性只有早晚的选项
一位网友说了另一个故事,关于“说好一起不要孩子,中途男方找别人生了孩子”的悲惨故事:
(蓝色字体为“平常先生”的注解)“我妈单位的一个姐姐,身材高挑,人长得也很漂亮。印象里应该是我小学的时候结婚的,和老公都说不要孩子,养了一条狗。姐姐跟我妈说,就是怕身材走样又怕疼,不愿意生。这种丁克家庭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非常罕见。夫妻俩婚后如何,我也不知道,最后一次听我妈说的时候,我快大学毕业了,说她们俩人离婚了。男的到了岁数想要孩子,可是姐姐年龄大了已经不能生了。于是,男的离婚了,找了个同系统的二婚的女人,那女的带了个孩子,俩人结婚没多久,怀了这个男人的孩子,过得挺好。故事就结束了……(故事很短,却很深刻,这个世界一切都可能是假的,父母可能不是亲生的,丈夫可能变成别人的,但是自己生的孩子肯定是自己的。不孝子很多,但是孝顺的也很多,孩子不仅仅是多一份保障,更是一份人生的寄托。)那个姐姐离婚后一度萎靡不振,她无法理解:为啥一开始都说好了,这么多年也过来了,最后为了孩子离婚,迅速和别人结婚生了一个。我妈说,很多时候感情的伤害是金钱弥补不了的。我也不知道姐姐现在是否后悔,可是这个男的渣是一定的了。要么刚开始你就别同意,过了四十开始反悔,也是搞笑。(不管婚姻质量和夫妻感情如何,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增添很多生活的快乐,粘合住夫妻间、父辈间的感情。人性有时很简单。)同样作为女人,我也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这应该就是个无解的事儿了,生活目标不一致了,离婚总比纠缠下去好。只希望那些不愿意生孩子的姐妹,也能遇到一辈子都能志同道合的人,开开心心的过完这辈子。而我自己,以前也很怕结婚生孩子,直到我经历过生病做过一次大手术,直到和现在的男朋友在一起,改变了想法。以及,我太不喜欢现在一股子“反婚反育保平安”的说法,婚姻幸福的人不在少数!想不想结婚、愿不愿意生孩子,无论男女,都应该是自己决定,而不是跟风。(容颜易老,漂亮随着年龄只是短暂的,跟风时下不良的审美恶趣,放弃本该属于成年女性的成熟、优雅、富态、和蔼、雍容,失去人生各阶段本该有的面貌,是一种巨婴心态,幼稚而可笑。最终只能独自承担随之带来的恶果。)”现实问题需要慎思
另一位专业人士匿名谈了无子女的养老问题:(蓝色字体为“平常先生”的注解)“作为一个在业内影响力、知名度比较大的高端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我很负责告诉你们,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机构现在已入住的老人有人左右,意向的有几万人!所以我是有充足案例、事实最为理据的!不要总说欧美国家如何如何,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看看咱们的老邻居日本吧,日本老人的自杀率为什么这么高?(没有子女的无依无靠,那种绝望只能逝去的人知晓,要不怎么会出现自杀率攀升的社会现象。)当然,我非常尊重并且佩服那些有独立又自主的女性朋友,我闺蜜就是这样的人,我曾经也立志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直到我到这里工作,我的一切想法都变了!我们先不谈个人意志和个人情感,也不谈父母的问题,就谈大家自己本身实际的问题!本身“老”就已经很惨了,再独立的人,到了岁数也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但是“没有人帮你”这件事你考虑过吗?(有人八十岁还很健硕,不必别人照顾,但是大多数人在五十岁之后就出现各种老年病痛,大概率需要有人照顾。即便没有子女,也需要配偶照料。假如配偶也生病,怎么办?)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就算现在国家充分放开二胎政策,可是真正生二胎的有多少?就算有血亲兄弟姐妹的,你就敢保证一辈子你们都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吗?好,你可以说“没事儿,将来我可以进养老院”,OK,fine!我们现在就说说养老院!你们知道我们开业到现在,人里,有多少是没有子女的吗?仅占不到5%!下面就说说为什么~(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毕竟就算不孝也会装模作样多照顾几天,实际不孝子的概率很小。即使有子女都不能保证他们能够照顾好,何况无子女,硬生生的招人嫌弃。)第一,钱的问题!你知道养老院有多难进吗?好的公立养老院是很便宜,环境也算OK,但是根本就进不去。想进的话,你40岁的时候就去排号吧,没准儿还有戏,但前提是没有人拖关系加塞儿!非公立的,比如我们公司,纯国企经营,按房间大小,会员费的价格是在万左右,小的不到70万,大的不到万,这是一次交清的绑定终身的,且最多绑定不超过3人,但是每个月每人还要交不到的服务管理费,一年也是几万了。这还不包括伙食费之类的,这个服务管理费每年还要递增!我们这里入住的老人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子女付费的!还有,告诉你们哦,我们在众多养老机构里,价格只能算是中档偏上一点,更贵的还有!(退休金只能维持正常生活,很多老年人患病用药都不在社保内,丧失劳动力后,再无人可以依靠,只能等死。这也是日本老人自杀率上升的原因,孤老问题。)第二,身体的问题!养老机构在你入住之前都需要对你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当然便宜的那些养老机构是不需要的,评估的内容包括行为能力、精神状况,最重要的是是否有传染性疾病!不要小瞧这个问题,我们每年都会评估出去几个有重度抑郁症、狂躁症、大三阳小三阳、甚至是梅毒性病的老人,这些疾病在老人里面并不不在少数,他们有的自己都不清楚这病什么时候得的!所以,这里又要跟上面一条挂钩了,不用评估的那些便宜的养老机构你还敢住吗?或者,如果你不幸患上这些类的疾病,无论你多有钱,那些高端的养老机构你也住不进去!(即使年轻时,也会出现小磕碰,身体不便,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护工怎么可能知道你的习惯,根本做不到贴心,只能基本的维护病患的存活。)第三,精神的问题!拿我们养老机构举例吧,人老了多少都会有一些精神疾病,不讲理、蛮横、强势的有的是,要不怎么有“老小孩儿”这一说呢。但家庭美满、母慈子孝的那部分老人更容易被其他人接受,人缘也相对好一些,我觉得是因为家人的关系,疏解了老人的一部分心理问题,所以相对的也会更积极乐观。而无儿女、独身的老人,更易怒、偏执,甚至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所以,这部分老人我们在入住初期进行评估的时候,相对会更严格一些,即便是过了评估,入住之后也是我们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