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大多人都有这

随着一些社会名流身患抑郁症的新闻事件被报道,人们逐渐正视抑郁症带来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疾病。

接受干预和治疗者仅10%

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瞿伟,接触抑郁症患者已逾20年。她告诉记者,年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一篇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达万。瞿伟说,数据显示,我国的抑郁症识别率仅为21%,远低于世界平均的55.65%,接受干预和治疗者仅10%。这意味着,近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

抑郁症呈低龄化趋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表示,如今,抑郁症呈现低龄化趋势。低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影响。

初中生小敏(化名)是名抑郁症患者。她说:“爸爸妈妈总告诉我,同学之间的竞争会影响我以后升学。我现在每天到学校都会心烦,觉得同学们是敌人,一句话都不想和他们说。”

事实上,大多人对抑郁症的具体情况很不了解,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抑郁症是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

抑郁症是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这也是人们理解上的误区。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教授说:“作为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空、航天、航海、潜艇相关部门的人员心理都归我管。海军潜艇队员出海时每个人就呆在花生壳一样的舱里,全艇八十多人就一个卫生间。如果说工作压力大就会得抑郁症,那这些部门应该有大批的抑郁症患者,但事实上这些工作岗位上出了很多意志坚定,工作效率高,且特别智慧的人,所以我希望扭转这个概念。”

误区二:得了抑郁症觉得很羞耻

尽管抑郁症被形容为“精神上的感冒”,医院看感冒相比,患者走进精神疾病相关科室就诊,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是阻碍患者治疗的一大“绊脚石”。瞿伟说,要消除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鼓励患者主动就医,首先要全社会正视抑郁症,提高公众对此疾病的认知。

误区三:抑郁症病人能明显发现

典型的抑郁症,诊断难度不大。但很多抑郁症状是隐匿的,或者是不典型的,会和躯体性疾病混淆;在精神类疾病中,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有时候症状交叉,也容易混淆。

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些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就诊时不语不答,显示社会退缩、意志衰退;如果再有妄想和幻觉等,医生就可能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据估计,约20%的抑郁症患者因伴随幻觉和妄想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更为复杂。它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它处于抑郁相时,和抑郁症几乎没有区别;假如其躁狂表征不明显,即呈“软双相”,被误诊为抑郁症更是常事。也有一部分双相病人,因其躁狂的表征,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医院姜涛表示,抑郁症、双相和精神分裂患者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及社会功能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抑郁症的病人更接近正常人,和他交流,能感受到他和正常人很接近,思路很清晰,他的痛苦体验也很高;双相情感障碍就有一些脱离主流的表现,会有一些精神病症状掺杂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上没有正常的思路,情感表达很糟糕,完全游离在一个正常人群之外。如果为精神疾病画一个谱系,那么抑郁症在最左边,精神分裂症在最右边,双相在中间。从左到右,越来越脱离社会。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持续的睡眠改变、疲劳感、注意力严重无法集中、完全无法产生愉悦感等,应考虑寻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抑郁症治疗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第三代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诞生,开启了抑郁症治疗的新篇章。但是,目前一线抗抑郁药物的治愈率仅为30%,患者容易中断药物治疗。









































中科UM-D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pu.com/pdtj/15458.html

当前时间: